共27题,约3650字。200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永温四校联考期末考 《论语》选读全册试卷,紧扣文本,抓住基础文言知识和内涵命题。
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双双 时间:2008年1月22日
一、选择题14%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末之难矣(nán) 颛臾(zhuān ) 千乘之国(shèng) 一箪食(dàn)
B.曾是以为孝(zēng) 阙如(quē) 周监于二代(jiān) 便辟(pì)
C.人焉廋哉(sòu) 怃然(wǔ) 长乎尔(zhǎng) 荷蒉(hè)
D.恶称人之恶者(wù) 孝弟(tì) 民鲜久矣(xiǎn) 左衽(rè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饭疏食,饮水”中的“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恶衣恶食者 B.君子周而不比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D.己欲达而达人
3、指出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现象的一项
A.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民免而无耻
C.明日,子路行以告 D.君子不以言举人
4、下列有四组文言句子,选出对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第一组:①尧舜其犹病诸 ②告诸往而知来者
第二组:①之三子告 ②君子之于天下
第三组:①吾与点也 ②其斯之谓与
第四组: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② 子路率尔而对曰
A.第一组中,两个“诸”意思相同,都是作为兼词,之于。
B.第二组中,两个“之”不同,前者作代词,这;后者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不译。
C.第三组中,两个“与”意思不同,前者“和”,后者则为语气词
D.第四组中,“然”和“尔”都表示形容词词尾。
5、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C.鸟兽不可与同群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E.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6、学完《<论语>选读》后,有四位同学用出自其中的成语各造了一个句子:
甲同学:学习要循序渐进,扎实基础,最后才能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乙同学:美国在“911”事件中被恐怖分子劫持班机,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死难数千人,真是祸起萧墙。
丙同学:他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总是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丁同学:小明成绩好,能力又突出,所以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班长。
四位同学的造句中,可看出其对于所使用成语的理解存在错误的是
A.甲 B. 乙 C.丙 D.丁
7、下面是某生对孔子思想的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表明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的当下表现、过去经历以及他的兴趣爱好,从而对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