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20字。临江仙 一个词牌,演绎了多种风情的故事,多种心情。穿越了千年,那时的音律已不再熟悉,可是文字那么可爱。14首临江仙词
1、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里又开始重播起四大名著的经典之一《三国演义》来,作为这首片头的主题歌,可以算是经典之作了。无论是杨慎《临江仙》的字词,还是后人附和的曲调,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体现了这部巨制之下,故事的恢弘和英雄之魄,而杨洪基老先生的演唱,更可以说是井上添花,歌声里饱尝尽英雄成就霸业的艰辛,还有浮云世事的苍茫。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杜甫《登高》诗里“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化用,而“浪花淘尽英雄”则留下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缩影,仿佛只有悠悠不休的长江之水,才可以洗练出千古悠悠的往昔,而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均在“是非成败转头空”里的一字“空”上,仅此一字,便已将多少惋惜,多少悲愤,尽归其中。
  有人说“空”字是本词的词眼,我觉得这个形容很是恰当。所谓多少争斗,多少恩仇,终究逃不过历史长河的波涛,当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不仅是杨慎追溯历史后的结论,同时也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杨慎号升庵,所以也称杨升庵,是明朝中叶杰出的词人。因博闻广识,著述极富,《明史》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杨慎)为第一”。他的词风虽华美流利,好入六朝丽字,似近而远,但妙处亦能过人。杨升庵少年时聪颖,11岁就能作诗了。
  一次,父亲杨廷和在观画时问他:“‘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哪个说法正确?”杨慎以诗作答:“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他用旧题战国列御寇所撰的《列子》一书,可能是魏晋时人托名一说,巧妙地回答了父亲提出的问题。父亲听后很高兴,称赞他“只此四句,大胜前人矣。”
  后来,杨升庵因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这年他24岁,以后只要循规蹈矩,顺从皇帝的意旨作官,便可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将来做高官,享厚禄,封妻荫子,也是不难之事。然而杨慎却又是一位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肯俯仰随人的人。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因此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开始了几十年流离转徙的生活。
  杨升庵在云南流放期间,著书讲学,传播文化,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爱戴,但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七十即可归休,不再服役。可是,当白发苍苍的升庵老人七十岁归蜀不久,又被明世宗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杨升庵悲愤到极点,不到半年,便含恨死在一座古庙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它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一句看似简单平常,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杨慎的感伤情结。
  “白发渔樵”不过是杨慎塑造出来的形象,但事实上此翁正是杨慎的化身。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一壶浊酒”以“秋月”“春风”为背景,淡泊高雅的情怀,早已将尘世的纷纷扰扰看透看破。
  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两句,又直揭“白发渔樵”并非胸无点墨的老翁,而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已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
  嘉靖四十五年(1565)十二月,明世宗晏驾,由裕王朱载垕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庆。他颁发世宗遗诏,宽赦“议大礼”获罪诸臣:活着的召用,死的抚恤,被关押的开释复职。此时杨升庵已死七年,被恢复原官,并追赠为光禄寺少卿,后来又谥封为文宪公。
  或许多数人会认为:杨升庵可以含笑九泉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毕竟一切都已经迟了,其实他不过是想回家养老而已,早已成了一个“白发渔樵”,可是为什么政府还是不能宽容一点呢?!我们可以这样做个猜想,如果明世宗依旧当政,或者明朝就此灭亡,是否还会有人记得款赦之事。一定不会,所谓的款赦,不过是新皇帝为了多施恩惠的一种把戏,并非什么真正的平反,政治上的小把戏,远比民间笑谈里黑暗的多。
  其实《三国演义》不过是一部民间传说和评书的提炼物,一些神乎其神的故事,大抵还是有一些虚构的成分的,甚至可以说,有些地方偏离的历史,不过历史也是人记载的,能够流传下来,必定也要经过政治这道关,所以,我宁愿相信《三国演义》里的是是非非,也不会去揣测著作的作者究竟是谁,毕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再说一人,那就是诸葛亮,我个人是十分讨厌的,尽管《三国演义》里讲得他如何有才干,甚至通晓鬼神之说,但是他不懂得人间真情,也绝非将帅之才。为了所谓的大业,不从实际出发,一味的北伐,搞起战争,害得手下大将一个个战死。如果说阿斗扶不起来,那么诸葛亮完全是激进的自取灭亡,相比之下,我倒觉得阿斗可爱些,起码他还知道自己的分量,可是诸葛亮呢,估计他把自己也当成神了吧!
2、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大学士作于黄州的这首《临江仙》,比起他的《前赤壁赋》或许少了些豪迈,多了些生活气息,不过若是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那么就会苏大学士的能做出这样的词句,而深深的感到佩服了。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在政治上受到当权者的排挤,被捕,囚禁,甚至想到过自杀。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名义上是一州的军事副长官,实际只是一名被软禁的囚犯。苏轼曾形容自己这一段时期的处境,是“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谢量移汝州表》)。
  夜静、风静、江静,天地之间的空气也仿佛摒住了呼吸。纵然清酒微醉,但诗人的眼睛和耳朵因为这种静谧,反而变得敏感且专注起来。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朦胧恍惚间,心事也随着江水起起伏伏跌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