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5900字。
福建省永定县金丰中学高三毕业班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连宏彬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8分)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整治“白色污染”要走科学路线
随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出现的发泡塑料快餐盒,既杜绝了传统碗碟重复交叉使用而导致的疾病传染,又以价廉物美、保温防漏、干净无菌的优点,迅速在国际食品行业广泛使用。然而一些人习惯将用后的快餐盒随意丢弃,一度被誉为“20世纪白色革命”的塑料,竟沦落为“白色污染”。
    针对整治“白色污染”,大体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充分认识人的行为在导致“白色污染”方面的作用,教育人们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纠正乱弃废物的不良习惯,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再利用;另一种则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禁止生产使用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推广纸制品和可降解替代产品。
    实事求是地说,现代社会离不开一次性用品,包括方便饭盒和塑料袋,关键的不同在于应该用何种材料制作这种器具。对于“禁塑论”者来说,无非是要在禁止使用泡沫塑料后,用纸或“可降解塑料”取代之。但是,这种思路在实践中证明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用这些材料制成的一次性食品包装容器,并不能直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在技术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目前世界上正在应用的各种“可降解塑料”,不论是光降解、生物降解或“双降解”,都并非真能将塑料转化成可融入土壤的无害物质,而仅仅是分裂成体积较小的塑料块而已。
    事实上,“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白色污染”的源头其实并非物质或用品本身,而是人们的行为习惯。环保的本质不只是被动地防止环境污染,更要主动地保护自然、保护资源。我国目前的森林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3%左右,许多地方的森林蓄材率极低,两项指标都距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甚远。如果提倡纸制一次性餐盒,必然会消耗大量林木资源,况且无论用什么原料造纸,都需要耗用大量的清水、烧碱和其他化学原料,同时产生大量废液。用蔗渣、芦苇、稻麦棉秸或间伐的次生木材作为替代制造一次性容器的原料,应是一条值得试验的途径。但这种方法中的防水防油耐热等技术是否真正过关,成本价格能否降低,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在经过严谨的实验和切实的论证之前,轻言“白色替代”,有可能转移治理“白色污染”的注意力,甚至带来新的“杂色污染”。
    加强废塑料的回收,不仅将大大减少“白色污染”的源头,而且可以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再生能力。许多环保专家和资源专家都指出,从目前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看,在对待以泡沫塑料制品为主源头的“白色污染”问题上,还是采取以京、沪等地主张的“回收利用为主,缩源禁弃跟上,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推出替代物”的策略较为合理。最积极的办法是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以利于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让它及早进入循环经济链。
    此外,从抓紧公德、法制教育,启迪环保意识入手,辅以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制止部分人乱弃废物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地对废发泡塑料进行分类、收集、交投,再由专业工厂进行再生和重新利用,应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较为现实的治理“白色污染”的办法。总之,我们认为,从技术、经济和资源利用的层面上进行科学论证,经过民主的程序,选准正确的方向,制定完整而操作性较强的法律规章,才是整治“白色污染”的科学路线。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中第四段“‘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污染”的源头主要是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自然、爱惜资源。
   B、对“白色污染”的整治,政府力度过小,因而影响了人们自觉主动地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的环保意识,整治效果因此不显著。
   C、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对“白色污染”的整治无能为力,还不能真正开发出“可降解塑料”以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塑料本身是无害的,人们没有意识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让它及早进入循环经济链,这正是人们自身的悲哀。
2、对整治“白色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科学地整治“白色污染”首先要教育人们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纠正乱弃废物的不良习惯。
   B、加强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也不失为科学整治“白色污染”的一种可行的途径。
   C、目前我国用蔗渣、芦苇、稻麦棉秸或间伐的次生木材作为原料制造的替代品,已完全能够取代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是一条值得推广的途径。
   D、要彻底整治“白色污染”,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禁止生产使用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推广纸制品和可降解替代产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整治“白色污染”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泡塑料餐盒因为价廉物美、保温防漏、干净无菌等优点,已迅速在国际食品行业广泛使用,并得到人们的认可,要想完全取消决非可能。
   B、只要能在社会上禁止使用泡沫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并用各种“可降解塑料”加以替代,环境污染问题便能得以完全解决。
   C、我国目前森林面积及森林蓄材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加上技术、价格成本等原因,要想推广纸质一次性餐盒还困难重重。
   D、就目前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看,要整治以泡沫塑料制品为主源头的“白色污染”,采取“回收利用为主,缩源禁弃跟上,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推出替代物”的策略最为合理。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
象祠记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