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题,另加4题附加题,约8150字。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命题人:应当 审核人:郭秀芝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试卷Ⅱ和答题卷。共9页,47题。满分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Ⅰ、试卷Ⅱ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譬(pì)如 数落(shǔ) 暴虎冯(féng)河 耻恶(è)衣恶食者
铿(qiāng)尔 好从事而亟失时(jí) 开柙出虎( jiǎ) 僭越(jiàn)
B. 孝弟(tì) 酒馔(zhuàn) 师冕(miăn) 不得与(yù)于斯文
诲(huǐ)人不倦 鳞次栉(zhì)比 弋不射宿 (gē)切磋(qiē)
C. 怃然(fǔ) 箪食(dān) 溘然(hè) 敝(bì)之而无憾
夫子哂(shěn)之 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 谄媚(xiàn)
D.沟渎(dú) 行(hàng)行如也 斐(fěi)然成章 毋自辱焉(wú)
事君数(shuò) 人焉廋(sōu)哉 曲肱(gōng)寡廉鲜耻(xiăn)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吾自卫反鲁 归孔子豚 周监于二代 则民无所错手足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孙以出之 子路不说 佛肸以中牟畔 忠告而善道之
C.五世希不失矣 入则孝,出则弟 女奚不曰 孔子时其亡也 吾其被发左衽矣
D. 天下有道则见 君取于吴,为同姓 盍各言其志 求善贾而沽诸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依于仁,游于艺(游戏) 女与回也孰愈(胜过) 起予者商也(检举)
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反复)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
B.美目盼兮(黑白分明) 孔子谓季氏 (对……说) 君子矜而不争 (夸耀)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和……共事) 又闻君子之远(远离)其子也
C.摄乎大国之间(夹在) 比及三年(等到) 舍瑟而作(站起身)为国以礼(治理)愿无伐善 (夸) 如或知尔,则何以(做) 闻斯行诸 (就)
D.犹可逾也(更加) 抑为之不厌(抑制) 因之以饥馑(接着)
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的样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了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B.某医院让大批假药登堂入室,一名因大量失血而紧急抢救的病人在连打17针假冒“立止血”后,抢救无效死亡。
C.在这样的年代,有几人能够固穷,像颜渊那样满足于箪食瓢饮和陋室之居且能不改其乐?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弘毅志道?又有多少人是像孟子所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的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D.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的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5、下列各项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小人比而不周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B.前言戏之耳 弟子服其劳 夫子莞尔而笑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唯仁者好人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视其所以 风鸟不至,河不出图
D.尧舜其尤病诸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民免而无耻 天之未丧斯文也
6、分别与例句中的“相”“易”“安”“就”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①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④连辟公府不就
A.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久之,征为东郡太守,不就
B.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和氏璧
③安步当车 ④就有道而正焉
C.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采掇者易辨识耳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①苟富贵,毋相忘 ②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④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
7、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②周氏富于周公③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B. ①既庶矣,又何加焉 ②子为政,焉用杀③割鸡焉用牛刀
C. ①君子周而不比 ②君子矜而不争③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D. ①是鲁孔丘之徒与 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③久而敬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君子求诸己③ 投诸渤海之尾
B.①若圣与仁,则吾岂敢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③未若贫而乐
C.①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②吾与女,弗如也③吾与点也
D.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②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③其为人也孝弟
9.下列句子句式依次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状语后置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八佾舞于庭③野哉,由也④子将奚先⑤不吾知也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⑦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⑧求人可使报秦者⑨沛公安在⑩甚矣吾衰也
A.①②④⑤/③⑩/⑧/⑦/⑥⑨ B.①③④⑤/⑧/⑩/⑦/②⑥⑨
C.①④⑤⑨/⑧/③⑩/⑦/②⑥ D.④⑤/①/③⑦/⑧/②⑥⑨⑩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A.顺流而东也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左右欲刃相如 不耻下问
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尧舜其犹病诸
D.项伯杀人,臣活之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1.下列有关课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20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论语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论语》属历史散文,语录体,与《孟子》《左传》《中庸》一起称为“四书”。弟子在孔子面前自称多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时也多称名。
B.《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等等。这类句子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这些叠句使得人物说话的感情显露出来,由于《论语》是语录体,对人物的神情动作描写极少,所以人物的语言尤显重要,而叠句将人物或喜或忧、或感慨或赞叹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言语中看到人物神情毕现。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C.《论语》重视运用形容词描摹情状,比如,经常用带有“尔”“乎”“然”“如”“焉”等形容词词尾。像11.13“子路,行行如也”就表现了子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则表现了他们和乐的样子。
D.《论语》中孔子多次涉及《诗经》,不难看出《诗经》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传统中有《诗经》“六义”之说,指的是《诗经》的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以及《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12、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重视道德教化,强调学行并举。下列所选《论语》的句子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B.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C.弟子,入则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3、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两句话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比喻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B.形容品德崇高,令人景仰,又明察事理,值得仿效。
C.仰望着高山,可以向上攀登;遵照着大路,可以向前迈进。
D.巍峨险峻的高山,令人仰望而却步;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人流连而忘返。
14、《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四句相对应的成语是( )
A.以一知三 祸起萧墙 一傅众咻 用则行舍则藏
B、举一反三 萧墙之祸 齐傅楚咻 用行舍藏
C.以一知三 萧墙之祸 一傅众咻 用则行舍则藏
D.举一反三 祸起萧墙 一傅众咻 用行舍藏
15.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力量不够的人,大不了走到半路就停下来。而现在你却只在那里指手画脚。】
B.其斯之谓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C.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样的生活真是太难受了!】
D.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不是还有博戏和围棋?干这些,也能成为贤德之人呀。】
第Ⅱ卷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相应题目。(18分)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⑥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