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两个课时,约4390个字。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了解“三大屠杀”惨案。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和集中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4、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三、教学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具体情况。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   
  2、准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四、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本课的独特风格,最后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专门设置了一堂讨论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设情景,导入课文。
  1、导入新课: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今天,我们就来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正音
  蹂躏(róu)(lìn)     步履蹒跚(pán)(shān)  庵(ān)   徘徊(pán)(huái)   毛骨悚然(sǒng)    侥(jiǎo)   褴褛(lán)(lǚ)   惨绝人寰(huán)   矶(jī)   蛊惑(gǔ)(huò) 
  3、题解:本文选自1987年第七期《解放军文艺》,有删节。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制造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
  二、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1):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
  第三部分(38-42):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民族的奇耻大辱,更加明确今后的路怎么走。
  三、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