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大题,21小题,约9605字。
秘密★启用前
2007学年度上学期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两部分,共21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测试证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72分)
一、现代文(7小题,36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文,完成1~2题。(12分)
本报讯 全国首座鲁迅和许广平的塑像明天在广州图书馆广场揭幕。专程前来广州参加揭幕仪式的鲁迅和许广平的独子周海婴在记者面前连夸塑像“形神兼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鲁迅。
今年是鲁迅莅穗讲学80周年,为全面展现鲁迅先生风貌,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在充分尊重鲁迅家属意愿的基础上,决定在旧塑像原址上竖立一座鲁迅与许广平塑像。
周海婴在详细了解了这尊塑像并看了小样之后,对作者、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说,形神都很好地表现出来了,而且很生活化!“以往的雕塑或其他艺术形式大都是把鲁迅塑造得不近人情、没有亲切感。”周海婴说,其实生活里的鲁迅总是笑眯眯的,“那时候也没必要老是绷着脸,文章写得犀利是针对社会现实的。”
周海婴回忆起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诸多细节。“我没见过父亲发脾气、骂人,他是很和蔼的。和人谈话也是循循善诱的,实在和对方沟通不了,也不吵不闹,只是不讲话了。”
唐大禧说,过去鲁迅的形象是符号,革命的符号、战斗的符号,也是当时的武器;“他们让我创作这个作品,意思是想恢复一个真实的鲁迅。不要再那样简单化、符号化了。”周海婴的文章《鲁迅是谁》给了唐大禧很大的帮助。“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生活中的鲁迅。”这个鲁迅形象的来源,是许广平最喜欢的一张鲁迅照片上的形象,很轻松,很潇洒。
此次许广平第一次被塑造成塑像,而且是和鲁迅在一起的。对此唐大禧可有压力?
“许广平的形象塑造并不难。她不能说很漂亮,但有端庄的一面。”唐大禧谈自己对许广平的理解。塑像完成后,不少人反映,许广平比鲁迅更像。
这尊塑像高3.5米,连底座高5.5米,和周围的环境很协调。这尊塑像,鲁迅坐着,许广平站着,“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而且也反映了她在生活上关心鲁迅,保护鲁迅。”唐大禧说。
记者获悉,原来在广场同一地点上竖立的鲁迅塑像经翻新后将转移到广州雕塑公园安放。
(选自2007年8月10日《羊城晚报》)
1.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周海婴连连称赞鲁迅塑像“很生活化”,因为塑像还原了真实的生活中的鲁迅。
B.在旧塑像原址上竖立一座鲁迅与许广平的塑像,有利于全面地展现鲁迅的风貌。
C.受鲁迅笔锋犀利的影响,以往的雕像大都把鲁迅塑造得不近人情、没有亲切感。
D.唐大禧非常喜欢鲁迅照片上的轻松潇洒的形象,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E.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创作者有意地把雕像塑造成许广平站着,鲁迅坐着。
2.这则新闻发表前,记者拟了两个标题:“生活中鲁迅总是微笑的”、“首座‘鲁迅与许广平’塑像明天揭幕”。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6分)
(二)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3~4题。(12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中国具有很多国家难以相比的悠久城建史。中国城市的记忆丰富绚丽,散落在角角落落,至今还俯拾皆是,其传统营造工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