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00个字。
芦花(主备:王以新)
德富芦花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通过场景的白描抓住描绘的意象。 
2、 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3、 训练学生在自然景物中提取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关联。
2、 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的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解决办法: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 通过相关背景的介绍,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生活动设计: 
1、 教师范读,并选出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朗读。(不要齐读,效果很差) 
2、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3、 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家的资料
生于熊本县。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曾向往托尔斯泰的创作和生活。1888年在熊本县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校对,并开始写作。1898至1899年发表连载小说《杜宇》,因而闻名。小说通过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批判封建伦理和家族制度。《回忆》(1901)塑造了一个不满现实、渴望立身扬名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形象。随笔小品集《自然与人生》(1901),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1903年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黑潮》,是一部形象的社会政治史,它揭露明治政府的奢侈昏聩和专横暴虐。1907年去耶路撒冷朝圣,途经俄国时曾会见托尔斯泰。归国后作《顺礼纪行》,抒发他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寄生木》(1909)刻画了一个不满现实、苦斗致死的青年形象。在幸德秋水事件中,曾发表《谋叛论》,反对天皇制政府的强权统治。1908年后在东京郊外实践了托尔斯泰式的晴耕雨读的生活。1913年写下的随笔集《蚯蚓的梦呓》,纪录了他的田园生活。同年还写有批判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黑眼睛与黄眼睛》。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但晚年作品《富士》(1925)和《新春》已失去昔日的批判锋芒。《黑潮》有中译本。 
二、介绍白描的写作手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摪谆瓟。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