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4520字。
《渔父》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①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
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创设情境:利用下课时间播放蔡琴演唱《屈原》歌曲。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屈原(蔡琴演唱)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有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
总有多少无奈 都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 躺在今世的江底
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
2、教师导语
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一位诗人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孤独的悲愤。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他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其热血化作滔滔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幻灯片1)
教师:首先,让我们回顾印象中的屈原,了解他走过的人生之路。
学生齐读:屈原,名平 ,字原。 战国 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 刘向 辑集的《楚辞》。首创“ 骚体诗 ”,亦称“ 楚辞体 ”。
政治上,提倡“美 政”,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去职,屡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满腔悲愤,怀着珍爱一生的理想自投汨罗江而死。(幻灯片2)
教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烟云,去寻觅诗人的足迹,请大家把书翻到《渔父》,让我们一起聆听屈原处在生死边缘的心灵抉择。(幻灯片3)
教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三个重点。
①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
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幻灯片4)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文言知识点的情况。本文一共有几个通假字?
学生1:共有两个通假字。渔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子非三闾大夫与:通“欤”,句末语气词。(幻灯片5)
教师:请同学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学生2:1、颜色憔悴:脸色2、形容枯槁:形体容貌3、圣人不凝滞于物:拘泥
4、何故深思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幻灯片6)
教师:请同学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学生3—8:1、行吟泽畔。(省略句)2、游于江潭。(状语后置句)3、是以见放。(被动句)4、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6、遂去,不复与言。(省略句))(幻灯片7)
教师:掌握文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在进入文本之前,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请两位同学扮演屈原和渔父的角色,其他部分全班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