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920字。战冰雪 让爱回家
——众志成城抗冻灾文章精选
整理 松滋市第四中学周志军
融化的是冰雪,留下的将永恒
不期而遇的事情,常常让人刻骨铭心。
2008年开年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冰雪,注定会成为人们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一辈子是很难遇到如此凶猛的冰雪的。持续20多天的雨雪交加、大地冰封、低温相伴,冻断了输电线路、压跨了高压电塔、冰封了城乡道路……这段时间,让过惯了暖冬的人们真正体会到了有阳光的美好。
雪终于停了,太阳冲出了层层阴霾。冰雪在一点一点融化,道路开始畅通、供电渐趋正常、物价正在回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又将步入正轨。当冰雪即将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时,回首这一段艰难的日子,我相信有一些东西将永远定格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风雪中,共和国总理两度亲临长沙抗灾一线那忧国忧民的情怀,人们不会忘记;各级党政领导为抗灾救灾而奔忙的疲惫身影,人们不会忘记;为抢修电力线路而牺牲的烈士的献身精神,人们不会忘记;冰雪道路上,在生命最后一刻里踩稳刹车的公交司机的高贵品德,人们不会忘记;漫天风雪中,疏导交通的公安交警的忘我精神,人们不会忘记;为孤寡老人送粮、送菜、送水的志愿者们的关爱精神,人们不会忘记;自发组织起来铲除道路冰雪的市民、村民的无私品质,人们不会忘记;各界人士为救灾捐款捐物的动人场面,人们不会忘记;从北方各省南下援助受灾地区的电力抢修队伍,人们同样不会忘记;甚至,高速公路上的千里“长龙”,人们也不会忘记;火车站、汽车站、候机厅里归心似箭的旅客那焦急的面容,人们也不会忘记……
是的,这一切,都将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这一幅幅画面,也必将在共和国的编年史上添上厚重的一页。是的,灾难让我们铭心刻骨,但这场抗灾救灾,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千百万个人行动起来,我们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是党心、民心、军心的高度凝聚。
冰雪终将融化,但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必将永恒。
温总理八天内三赴灾区是一面旗帜
作者:高福生
2月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乘坐的军用飞机抵达贵阳,这是8天来总理第三次南下指挥抗灾工作。随后,总理乘车在贵阳湿滑泥泞的山路上以30迈的速度缓慢前行,踏着积雪赶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电塔抢修现场。总理在半山腰看完了电网抢修情况后,又深入到农户。温总理拉动乡村农户的电灯开关,看到他们家灯泡亮了后,他非常高兴地说,有电了,你们明天可以看春节的联欢晚会。(2月5日中新网)
暴雪、冻雨、低温……连日来,近50年最严重的雪灾席卷我国南方诸省,受灾人口数千万。持续的极端恶劣天气,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灾害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灾区和灾区的群众。1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他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通过8公里长的巷道,下到400多米深的矿井采掘区与矿工亲切握手,鼓励大家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
作为一个大国总理,温家宝始终惦记着灾区的群众,惦记着抗冰救灾工作,实施靠前指挥。1月28日,温家宝连夜起身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受灾严重的湖南,在那里作了重要部署之后,又连夜赶赴广州;2月1日上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抢险抗灾和煤电油运保障工作。会议结束后,立即从北京赶赴长沙;2月5日,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后,又带着十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同行,乘军用飞机抵达贵州,踏雪攀山视察贵阳电网……
从这些紧张有序的工作日程表上可以看出,高层领导在对待这场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面前,可说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用率先垂范的亲民之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重,增强了人们抗击雨雪冰冻灾情的决心的信心。更让人称道的是,每到一处,总书记、总理不是坐在车中走马观花,更不是坐在宾馆听当地领导汇报,而是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深入攻坚的难点,直接与群众交谈,听取群众的意见,将通路、保电、安民措施落到实处。
历史已记录下这样的“镜头”:因长沙机场关闭,温家宝乘坐的飞机先降落到湖北天河机场,午夜再转乘火车到达长沙;在灾情最严重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温家宝看望了滞留的货车司机,详细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耐心向他们作了解释,叮嘱当地救助人员务必确保滞留司乘人员的物资供应和身体健康;他走进救灾帐篷,查看和询问救灾物资发放情况;他冒雨来到广州火车站和东川市场,考察广东春运及市场供应工作。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遍又一遍地捂热了人心……
温家宝8天内三赴灾区是一面旗帜,引发了撼动效应。人们看到,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有各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出现,“越是艰险越向前”。在贵州,因电力危机持续升级,1月29日,贵州省委点着蜡烛召开抗灾救灾战地会议;在湖南,正在召开的“两会”因雪灾提前结束,省委要求,全省灾情不缓解,党政机关相关单位干部职工不能离岗,不能休假,停止一切与抗灾无关的会议和活动;在安徽,10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省两会期间走上街头,拿起铁锹忙铲雪……
总理在专机上特别对记者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心不安”,才有了8天内三赴灾区的踏雪攀山之行,让全国人民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眼下,我们的抗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电力和交通已经基本疏通,灾情得到明显缓解,全国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但还有群众用不上电,喝不上水,买不上过年物资,抗灾救灾正处在关键时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需要再接再厉,毫不松懈。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我们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锻炼。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总书记、总理的率先垂范,有全国人民作坚强的后盾,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排除万难,夺取抗灾救灾的最后胜利!
被人民感动才会感动人民
这是一个罕见严寒的南方冬季,这是一位难能可贵的亲民总理。
50年一遇的大雪,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5天之内,两次赶赴湖南灾区。总在第一时间,这位共和国总理穿梭于冰雪纷飞之中,他第二次赶赴湖南,距1月29日21点离开湖南灾区不足3天,距他从广东灾区回京仅44个小时。这急切而凝聚关爱的举动,使中国抗击暴风雪的行动赢得了世界性的理解与称誉。在“中国领导人身先士卒”抗击雪灾的外电见诸报道后,舆论对罕见寒流中辗转于回家路上的人们,普遍表示了同情。
雪灾发生后的1月28日20时30分,在降落地点尚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温家宝总理毅然离京,目的地十分明确——湖南。行前15分钟,温家宝说:“天河机场(下午)6点30分我们决定(出发)的时候,还说可能降,现在说这还下大雪。那我们就到这(南昌)下。南昌基本有把握了,我就问志军(铁道部长)能不能坐火车进去(长沙)。随便的车,我们能挤进去的就行,能走就行,有一节车厢也行。”冰雪雨冻的灾情牵动共和国总理的心,他说,解决现在的问题,不能靠等、靠拖!在与空军商量后,温家宝决定:专机先起飞,随时联系武汉和南昌机场的塔台,临时决定降落地点。
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到受灾的人民当中去,这位总理,深谙“将心比心”的道理。灾难发生之时,人民需要在一起的温暖与力量,在冰天冻地中,他们需要切实的物质与精神支持,他们需要近在眼前的关怀与依靠——有谁能忍受在断水断电的“孤岛”生活中,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力量?当然也只有在全社会尽最大努力抵御灾难之后,人们才能迎来生活与体制的重建。
1月29日,温家宝经武汉辗转抵达长沙,他动情地对长沙火车站候车室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