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字。
11与微之书
汕头华侨中学 远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文人书信格式,理解书信内容。
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心情,培养对友谊的珍视。
二、 教材分析:
《与微之书》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书信体,信中感谢友人元微之对自己的关心,抒发了作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作为选修课,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之外,还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珍惜人间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以理解书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通过自学和讨论突出重点。以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难点,可以通过查字典,教师解释,字词训练突破。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重在学习过程;教师注意布置学习要求、指导方法,倡导学生独立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其中第一课时,指导学习方法,布置自学任务,学生理解第一、二段;第二课时,理解其余部分,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演示诗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点明作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提问:(1)同学们作了预习,已基本了解了《与微之书》的内容,它的体裁是什么?是写给谁的?
(2)什么叫书信体?古代书信体与现在书信格式是否一样?不同体现在哪里?
二、介绍关于古代书信的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代书信的别称: 尺牍、简、笺、函、扎、尺素、鸿雁、双鲤。
2.复习古代书信格式,开头称谓、常用词语,结尾。
注意以下词语:启、缄、收悉、白、顿首、再拜、不具。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29岁进士及第。早期积极出仕,正直敢言。元和十年(白时年43岁),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从此政治上采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态度。
白居易从58岁开始逐渐引退,定居洛阳。官终刑部尚书。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75岁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其撰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