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语文报》湖南专版作文系列。
风云际会
——高考作文内容点滴谈
湖南师大附中 欧阳昱北
一篇上乘的作文,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者莫过于有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文章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同际会风云,契机是考场上提供的作文题目,而云卷云舒的该是考生对于作文题目的准确审度,对于文章内容的充分考量,对于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所谓见解新颖,思悟深刻,表现丰富,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这里,《文心雕龙•神思》所讲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写作的现象:作文才思的发动、内容的充实,讲究物我统一,精神与风云并驾齐驱。
作文而能际会风云,一定是生活的体验多多、阅读的感悟多多。可以说,作文实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登山”“观海”的厚积在先,驾驭“风云”的薄发随后。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积则无发,但这并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明白的道理。
作文内容的充实,在于积累;积累至少有两个来源,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一是从阅读中积累。
先说生活的积累。常言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青年学生真该走向沸腾的社会生活,而不要把自己闭锁在书斋里。生活永远是丰富多彩的,那里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在相对广阔的社会舞台上,18岁的青年尽管生活面较为狭窄,但仍有可资舞蹈的空间。且青年处于诸事敏感的年龄阶段,对生活往往有独特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恰恰是情感激荡的浪花、风云际会的闪电。青年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完全可以打开社会窗口,端起生活的酒杯,去窥探市井百态或品尝人生诸味。一句话,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自己的作文也成为折射生活光彩的一面镜子。
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以风格独步而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他所际会的风云,并非重大的社会题材,常常是现实生活里颇有些琐碎却又不无哲理意味的东西。有一篇散文叫《渐》,真正是先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然后风云际会有感而发至不可收。试摘录一段:
“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