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老王》 教案 leafzy 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的平等观念
和人道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的平等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问:“在校园中,你平时都跟哪些人打交道,你关注的是哪些人?” 学生答:“老师、同学、教官、食堂师傅……”
老师:“其实,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中,除了上述人员,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比如说 校园清洁工、维修工、澡堂烧开水的师傅……,虽然他们常被我们忽视,但他们都在自己的 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没有丝毫怨言,我们时常感受到他们默默的关爱,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王》介绍的人物就是这样。
二、作者介绍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下面让我们一起循着作家杨绛一起走进老王)
三、文本研读
1.大声朗读课文,请大家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老王态度的一句中心句。
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请问老王是不是不幸的,那么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艰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残疾
家庭 ——孤独伶仃 居住——塌败小屋
2.老王的生活是不幸的,那么老王的为人呢?
为人善良:(1)带送冰,车费减半 (2) 帮送医院,不要钱 (3) 该成平板三轮,维持生活 (4)离世前,送蛋、香油表感谢
学生总结老王形象: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虽然他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为人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心地善良,是个非常淳朴的好人。
3.刚才我们读懂了老王的善,也读懂了老王的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老王是不幸的人,那么作者是幸运的人吗?(讨论)
(1)幸运:作者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老王优越很多,所以说作者是“幸运”的。
(2)不幸运:“在文革时期,作者一家当时受到很多冲击,“干校”劳动,被戴“高帽子”,处境并不好,但是作者在这样不幸运的条件下,依然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足可见作者还是一个乐观的人。
4.那么这个乐观的人对老王给予了同情和关爱,那么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4)老王的生活
5.通过对上面作者对老王的关心,我们可以看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