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60个字。
“如何让景物活起来”初中作文网络课教学设计
(含6课时)
常州北郊中学初中分校     季蕾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力求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作文活动中,构建一个情感交流、智力交锋、相互启迪、设问释疑、轻松和谐的“场”,使教师更加贴近、甚至尽量切入学生写作的流动过程,及时把握学生写作的思维动向,使辅导点拨尽可能深入到学生心中。网络提供的丰富开放的资源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这个富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交流基地”,融化写作这块“坚冰”,让它能够逐渐从学生心底自然流出,让写作最终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作文教学一般有导、写、评、改、抄五个步骤。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观察的兴趣和要求等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一含6课时的作文课,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写作环境,变封闭型作文为开放型作文,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开问卷调查、确定写作对象(第1课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参观游览,引导他们深入社会,走进生活,进而启迪学生思索社会,提炼生活(第2课时)——搜集、整理有关篦箕巷、皇华亭、毗陵驿、文亨阁、文亨桥、明城墙、古运河等人文景观的资料,建立学生个人写作素材库(第3课时)——在教师指导下有感而发进行网上创作(第4课时)——师生互动,利用网络技术评改习作,完成网上再创作,学生网上评选出10篇最佳作文。(第5课时)——畅通发表渠道,开设网上“作文论坛”,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用专题网站的形式在网上展示(第6课时),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课上的主角。整个作文网络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肯定学生观察力,认同、赞许学生感受能力,丰富、开阔学生认识视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下,察有所思,感有所悟,从而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切实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1) 信息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生带入情境,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2)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资源单一的弊端,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学生,全体学生自主吸收大量丰富信息,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描述 
(1)知识与技能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进行作文的创作、评改、二度创作,完成写作全过程。
(2)能力与方法       
培养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获取网络信息,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领略常州篦箕巷-明城墙景区古老而独特的旅游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研究常州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个性心理特征:
A、初一学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观察的兴趣和要求,只是逻辑判断力有待加强,分析点评时容易以偏盖全。
B、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行动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要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其自主探究学习。
(2)      媒体操作能力: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留言版,具备一定的打字速度,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网络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但仍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尤其是在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教师要避免学生在网络资源面前盲目浏览或不知所措的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