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10字。
少年智力开发报》·高考话题作文指导系列稿件之五
紧扣材料 兼及话题
——限制类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湖北 胡 平
【题目】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在无人的地方(时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导引】
从作文题目所供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提示类材料话题作文和限制类材料话题作文两种。如果是提示类材料,材料是启发思路或举例的,那么行文不必扣材料,只扣话题即可,上一个专题已经讲到;如果是限制类材料,材料对话题的范围起限制或规定作用,动笔前则必须归纳出材料的主旨,行文必须“双扣”——既扣话题,又扣材料主旨。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张,精神紧张,往往不容易有把握地判断材料到底是哪一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张一律“双扣”,把“跑题”的风险系数降低到0。
该题材料引入和解释了一个词语——“慎独”;话题是“在无人的地方(时候)”,综合二者来考虑,可知作文要表达的中心是“在无人的地方(时候)应该做到慎独”。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思路:在无人的地方(时候)为什么要做到慎独;不能慎独的表现有那些,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可以构想一个“无人”的场景,设置与慎独相关的情节,描写人物与慎独相关的言行。无论是歌颂正面典型,还是鞭挞反面人物,都要围绕“慎独”做文章,并通过生动的细节来表现。
审题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孤独”或“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孤独”偏得更远,比独处范围小;“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以上这些理解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似是而非。
【优秀例文一】
慎独若空谷幽兰(议论文)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宋炳鹏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警察时尚能遵守交通规则,没有警察时便横闯红灯;在众人面尚能前讲究卫生,没有人时便乱扔果皮;有老师时尚能认真学习,没有老师时便拿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