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60字,原文对照翻译,字词梳理详细,亮点是对作者论证思路的分析。
十八、训俭示康
松江二中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训练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2、体会文章的现实意义以及作者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妙处。
3、激发同学阅读《资治通鉴》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毛泽东很喜欢读书,他多次和身边的人称赞一本书,并且行军打仗的时候身边必带,这本书他反复阅读,读过十七遍之多。这就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花了编纂的大型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出示ppt)《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宋神宗将原书名《通志》改成了《资治通鉴》认为这本书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资,帮助)
台湾文人柏杨出版了《现代版的资治通鉴》成为台湾最畅销的书籍,当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时候,柏杨说:我和作者都经历过囚禁的生活。他坐过10年大牢,而司马光则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洛阳16年。(出示ppt)
二、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3)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主编的有《司马文正公集》。
三、文本疏通
原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
(本来) (用)
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之)以金
(从作) (加:衣服加在身上)
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
介后 (往往。例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赧:从赤,面惭赤也。本意指因惭愧而脸红,例如赧愧、人情赧赧。这里与羞连用,表示因害羞而脸红)
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
(也叫琼林宴) (同年,科举制度中称同科考中的人。汉代以同举考廉为“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时考中者,都称“同年”。)
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
(选取)
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名作动:穿脏破的衣服)
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
(只) (把 当作)
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
(吝啬)
以(之)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
(病:缺点。还有江浙之梅皆病:有病态《病梅馆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担心《论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不逊(骄奢)也宁固(俭朴)」;又曰「以
(与其 宁可:表示选择关系) (因)
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犯错误)(之:语助词) (者:“的人”或翻译成“的情况”)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耻:意动;衣,食:名作动)(介后、定后、省略)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却) (指责)
嘻,异哉! 译文: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