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7字,教案内容丰富、教学步骤清晰,方便使用。鲁教版《母亲颂》教案 (作者介绍)
米斯特拉尔,G.(1889~1957)智利女诗人。生于科金博省维古尼亚镇。父亲早故,靠自学获得文化知识。少年时代即酷爱文学艺术。14岁开始发表诗作,以《死的十四行诗》一举成名。1922年第一部诗集《绝望》出版,从此跻身诗坛。此后陆续问世的诗集和散丈集有《柔情》(1924)、《白云朵朵》(1934)、《智利掠影》(1934、《母亲的诗》(1934)、《有刺的树》(1938)、《葡萄压榨机》(1955)等。1922年赴墨西哥考察并参加教育改革工作。1934年起进入外交界,先后担任智利驻西班牙等国领事,晚年出任驻联合国特使。194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获得该项奖金的第一位作家。
米斯特拉尔早期沉湎于个人爱情的悲欢,作品格调委婉凄恻,但感情细腻,文字清新。1938年后题材和情调有明显变化,面向更广阔的生活,反映了受压迫、被遗弃的人们的困苦,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现象作了一定的揭露和抨击。晚年思想境界较高,艺术技巧益臻圆熟。诗人善于发现美,赞颂美,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其创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墨,颇具功力,但常夹杂若干宗教色彩。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节前或节后我们常把写母亲的诸多作品集中起来,在阅读品评课上赏析。从古至今写母亲颂母亲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山东诗人桑恒昌的力作言: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起母亲总有唱不完的歌,也有流不完的泪……;当代哲理诗人王国真的《母亲的爱》: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我们的幸福,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王奎山的《母亲》、米斯特拉尔的《母亲之歌》、残疾人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康乃馨的日子》等等。拓展阅读,让学生解读母亲、解读母爱。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话题,有不同经历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提起母亲有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人脸上淌满了泪水…… 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谈自己的母亲”活动和(图片)“颂母亲诗朗诵”活动。(屏幕展示)“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性,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这些颇为感人的作品真正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的作用。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我们作儿女的又能为母亲做些什么?我们又布置了一次生活实践课:我打算为母亲做 (提示:洗一次脚,捶一捶背,等等)。要求写心得笔记。 (台湾借鉴课题案例)
教学研究
一、 教材分析:
1.「母亲」,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名字,它时时在每个人的耳边萦绕。她是子女的守护神,她是滋养子女成长的人,她一辈子牺牲奉献,将青春岁月全部给她的儿女。中国人向来重视「孝道」,但是,中国人含蓄内敛,不敢主动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得内心深处有太多的情感压抑,得不到解放。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透过主题教学活动,拉近父母与子女的距离,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让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
2.文体: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