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教材的编排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专题的名字(“慢慢走,欣赏啊”)显示了专题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欣赏、体悟美。而这一板块(一花一世界)则更注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去品读,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从这个意义出发,我希望以一种常态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品读玩味文章,而不愿意以一些精美的画面来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苏教版必修教材在专题的排列上显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后一专题是前一专题的拓展和深入。必修二的教材编排让学生在珍爱生命、热爱和平的大前提下,再来感悟生活中的美,别有深意。
2、教材编排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第一板块中的第二篇文章。文章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意趣、永恒理想的追求。文章写的典雅、细腻,极富诗情画意。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景物写的很有层次性和美感,通过栩栩如生的描摹,把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写的生动可感,读着文章就像和作者一起体验生活,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行文中,作者决不忽略文字的美感价值,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
因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为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说目标
1、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3、涵咏品味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以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是:“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说学情
1、说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对这样一位作家进一步的了解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高中语文学习以后,学生已有相对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和生活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会自己去发现美、赏析美,因此要求学生能在上课前作充分的预习,对文章涵咏品味。
2、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情感,陶冶情操。在经过必修一第一专题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本文是一篇语言有诗化倾向的、感情深沉真挚的散文,在教学中应用充分的时间以更多的方式让学生来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体验,在感悟体验的基础上美读。
同时适当地对学生作鉴赏方法的指导。
3、说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所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让那些审美感悟能力更强的学生很好的展示自我。
说教法学法:
1、涵咏法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周汝昌:治学不易,要有才、学、识、德、勇、毅、果、静、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