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减缩。高考大都围绕“新闻”设题。考试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提取要点,二是概括内容,如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组织导语和拟写定义等。本文就压缩新闻语段作一个总的评说,以方便高三同学复习。
一、找准新闻主体
新闻主体是新闻材料主要的陈述对象,无论是要点,还是标题、一句话新闻、导语,都必须围绕新闻主体来展开,新闻主体弄错了,整个句子都有可能会错,因此,找准新闻主体至关重要,千万不可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找准新闻主体呢?
第一、要把握新闻的侧重点。
每一则新闻都有一个以上的陈述对象,通常,我们可以把其中侧重陈述的一个对象作为新闻主体。
例l:将下面的简讯改为一句话消息;(不超过25字)
上海手表五厂近日试制成功一种新型手表。这种手表的外形同普通男式电子手表相仿,表内储存了200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的日历,既能显示时、分、秒、星期、月、日,又能作加、减、乘、除运算,最多可计算8位数字,同时还有闹钟的功能并可作秒表使用。这种手表已于2000年元旦投放市场。
错例:上海手表五厂试制成了一种多功能手表。
此例错误的关键在于没找准新闻主体,因为上述简讯说“上海手表五厂”的只有第一句,而其他文字说的对象全部都是“手表”,所以必须以“手表”作新闻主体来陈述。正确答案是:上海手表五厂试制成的一种多功能手表已于元旦投放市场。
第二、区别制度化与非制度化。
一则消息的来源是否可以作为新闻主体,关键要看这则消息的内容是否制度化。一般来说,这则消息的内容已制度化,那么这则消息提出的人或部门已不重要,可不作为新闻主体;反之,就应作为新闻主体。
例2: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不超过25字的标题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会议上,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透露,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今后在学校任教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通过严格掌握教师标准,招聘优秀人才从教,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
错例:陈至立透露,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例3: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字)
许多农业专家指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独立的基础,单单依靠政策性规定,依靠大量的不稳定的措施、办法,而不完善农业立法,远远不能维护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会阻碍农村市场的经济发展。
错例:农业立法必须完善。
上述两例答案均没有批准新闻主体,例2“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必将制度化的东西,由谁或哪个部门提出对读者来说并不重要,例3“完善农业立法”并没有制度化.仅仅是代表专家的意见,为使读者明确必须以专家作为新闻主体,因此两句可以这样概括,例2: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例3:许多农业专家呼口于完善农业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