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50字。
中考作文训练与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 陆湘虹(三等奖)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中的这两句话是说万物盛衰而引起文思,文以情生。刘勰也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文心雕龙•原道第一》)可见,人们写作的真正原因在于“为情而造文”。一个正常人,面对大自然的万千变化,面对人事的纷扰与沧桑,总有自己的情感波折,有时候,人为情所动,常常会激发出强烈的情感或深刻的思考,继而产生了将这些情感或思考告之于人的冲动,这就是写作的根源。
这样说起来,写作其实本应该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它没有那么神秘,没有那么恐怖,也没有那么困难。但是,恰恰是本该成为一种需要的作文,一直让诸多学生谈虎变色。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基本理念。
作为教学的一种风向标,中考自然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情意取向。而我们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素称“半壁江山”,作文的情感表达、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等是语文综合修养的最直接体现。遗憾的是,笔者几次参加中考的作文阅卷,发现真正堪称优秀的文章实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平淡无奇,味同嚼蜡。现在有不少人喜欢把分数和新课程绝对对立起来,讳言要帮助学生取得高分。事实上,高分作文和优秀作文在内涵上是统一的,取得高分的作文往往具备“优秀”的特质,比如个性鲜明、内容丰沛、文从字顺、富有波澜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导向,调整自己的中考作文训练和指导策略,提醒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近几年中考作文试题分析
1、中考作文命题类型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提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与这一理念相适应,厦门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均为二者选其一。一题是话题作文,另一题是半命题作文。如厦门市2006年中考作文题:(1)“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即将在我们的家乡厦门举行。这全球顶级赛事、激情音乐盛典,激发我们对“歌”的无限遐思……请以“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题目:那一次,我尝到 的滋味。再如2007年中考作文题:(1)旅游天下,可以在魅力城乡间细品人文遗韵,在淡墨山水中发现原始绝美,在乡野清风里散尽一身烟华。行走人生,可以在心灵交流间品生活百味,在书香气韵中读世间万象,在岁月沧桑里赏人情风貌。让我们快出发,看景融情,尽显盎然生趣,读文品人,体味生命芬芳。请以“旅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