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00个字。
一九  苏轼词三首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郑荣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壮志踌躇,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坦然面对人生风雨、顺境逆境的胸怀。
2、通过比较、品析,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说明:
诗言志,词传情。《江城子》描写出猎气势磅礴,抒发豪情淋漓尽致,音韵铿锵,充满雄浑之美,传豪放词先声。虽千年之遥,此景此情,却历历在目。《定风波》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深刻哲理,体现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浣溪沙》则乡情淳朴、农趣盎然,别于一般文人词。理应引学生入境,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领略豪放词之壮美,体会作者仕途坎坷,却旷达泰然的情怀。学生初次接触宋词单元,苏词不同于单元中另几篇作品,可从选材立意、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入手,让学生了解宋词婉约、豪放的不同特点。宜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忌粘贴概念标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深入文本,通过对选材、用词的比较、品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豪放词的特点。
2、  难点:《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说明: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仅仅知道诸如“雄浑壮阔”“细腻深沉”等词语,是远远不够的。诗需吟,词可唱。有层次的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词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才能逐步形成学习、赏析诗词的能力,培养语感。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朗读、品味语言的空间,辅之以方法指导。
“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指自然阴晴,又指仕途顺逆。不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也是需要教师加以点拨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做一份苏轼生平简介,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300字左右,可以表格形式出现。通过书本阅读、网络阅读等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归纳整合,最后浓缩成文。学习古典诗词,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很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