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9730字。
宜昌一中
  当阳一中  高三二月联考语文试题
枝江一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辅弼  辟谣  刚愎自用  麻痹大意      B 颤栗  占卜  明修栈道  蓓蕾绽放
C 喝彩  沟壑  一丘之貉  荷枪实弹      D阜盛  讣告  芳香馥郁  前赴后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贸然                          蝇营狗苟                  炙手可热                  口惠而实不至
B.慓窃                          未雨绸缪                  故技重演                  英雄所见略同
C.联袂                          毋用置疑                  人才倍出                  达则兼济天下
D.斡旋                         委屈求全                  不容置喙                  在地愿为连理枝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轫之作。
B 今年我过生日那天,张老师送我一套《张爱玲作品全集》,我很喜欢这套书,一定要好好惠存。
C尽管我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他们在电话中一听我的来意,几乎都是一口答应接受采访,其当仁不让之情溢于言表。
D 因为出版社催稿催得很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张艺谋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给自己的新电影命名,其实故事情节与黄巢起义毫不相干。
B 屈原是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自沉的文人?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对这个问题做过考证,也不觉得让他去争这个“世界第一”有多大的意义,我所关心的只是他的那种死法——纵身跃入水中。
C 欧洲在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社会始终处于动荡状态。小事件不说,大的如:十字军东征,诺曼底人渡海统治英伦三岛,17、18世纪后的殖民扩张等等,各种开放式的激烈动荡促进了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D 中国的书法用笔,本身来自造化,不是处于二维的平面,而是“其笔力惊绝,能使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包世臣《艺舟双楫》)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这场持续二十余天的大范围降雪,使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出现了诸多不便之处。
B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
C 凭着郑智在第74分钟时的头球,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中国队的首场比赛中,中国足球队取得了1分,总算给了除夕之夜看球的广大球迷一点慰藉。
D、一年一度的08春晚在万众的期待中如期而至,而人们对春晚的各种非议也在其后铺天盖地而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舍利”是梵语sarīra的较为简缩的汉语音译,原意指遗体,即人逝世后的尸体。从佛教的观点看,含有“易坏”之意蕴。还有一个梵语词语dhātu,音译“驮都”,则是指焚化后尸骨的残余。古代南亚次大陆称火化遗体为“荼毗”,乃巴利语jhōpita的音译。且说,僧人荼毗后,遗体变成许多碎片——也就是碎骨状的遗骨,梵语称为dhātuyo,即驮都的多数格。按说,应以“驮都”称此种遗骨,但是,佛教以“舍利”统括此二者,称舍利为全身舍利;称驮都为碎身舍利。另有一说,是把遗骨全部收入一座塔内者,称此骨殖为全身舍利;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总之,舍利逐渐成为对火化后碎骨的称呼了。
“塔”是梵语stūpa的简缩音译。它本是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一种高坟,标准样式像个大馒头,上面竖着一个旗杆形状的标志。塔的出现,远早于佛教的创建。佛教徒依照本地传统,建塔安置佛祖舍利,后来发展到安置佛的声闻弟子,再进一步普及到后世的高僧。从佛教观点看,藏有佛祖和佛弟子、高僧等的舍利的塔就具有神圣性质了。
佛祖释迦牟尼死后,后世僧人将佛骨舍利称为生身舍利;将随后代高僧舍利入塔供奉的经卷称为法身舍利。据说,佛祖舍利先分为三大份,由诸天、龙王、人间信士各取一大份供养。据《长阿含经》记载,留在人间的一大份,分成八份,由八个国家派人携带归国,各起一塔供奉,共成八大塔。到了阿育王君临大半个南亚次大陆时,开启其中七塔,取出舍利,分别盛放在八万四千宝箧之中,建八万四千小型的“金刚宝箧塔”供养。汉化佛教遵照此种传承,也建一种“金刚宝箧塔”,原意是为藏各种舍利而建。当然,汉化佛教所建各种类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