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00字。
惠安四中07秋七上期末县统考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许萍芬
一、试卷分析
Ⅰ试卷结构合理
    全卷共分三个板块,即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实践。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识字与写字、词性识别、名著导读、古今诗文默写、口语交际、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实践等内容。除虚词的辨别略超过外,基本符合《语文》七上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Ⅱ试卷难易适中
     试卷分值102分,共25道题,前24道试题按其难度分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低档题占70%、中档题约占20%,高档题约10%,试卷中的第1⑶、1⑷、4、12、20题稍难,第8、13、17、21较难,其它题都比较平和,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Ⅲ考点覆盖面广且注重能力立意
     积累运用部分共设3道试题,包括字音字形词义4分、词性识别3分、名著导读4分、民俗文化常识3分、古今诗文默写8分、口语交际2分),注意考查的能力梯度,且侧重在积累和理解及运用的层面设题。例如第1题分5个子题考点辐射多。考查了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词性三方面内容,涉及了常见形近字多音字的正确拼音、同音形似字的准确书写、成语含义解释及常见实词虚词类别的辨识;第⑷⑸题以“猪”为话题融入名著理解评价及民俗文化常识的考查。既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涉猎传统民俗,又考查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视角新颖。第2题考查了古今诗文默写,属规定性设题,以直接性默写类型为主。第3题是口语交际题,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应变能力,要求学生注意对象及场合,把握交际用语的语气,力求清楚连贯地突出要点。
    文言文选材不回避重点。所选篇目是较浅易典范的《三峡》,侧重基础知识,考点涉及朗读节奏划分、重点实词解释、虚词“之”的用法、句子翻译。在考点的选择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如第8题,考题的视觉改变常见的“联系实际的主观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体悟。解题必须在读懂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体会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这样设题,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成性,但于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而言,难。
现代文课内阅读题一:《春》选段即“春风图”,由积累、理解、体悟三梯度设题。第9、10题考查作家常识与诗歌名句的积累。第11题考查学生对观察角度及景物特征的把握。不过题干信息不尽清晰,以致学生将“感受角度”解为“描写角度”。第12题“抚摸” “卖弄”二词的表达效果,须结合修辞作用、词语感情色彩去品析。第1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的领悟,有助于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现代文课内阅读题二:《心声》选段,内容为学生所熟悉,情节亦贴近学生生活。设题从整体感知入手,涉及到人物描写、心理感受、语言理解、情景对话等内容。特别是16题,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之中,引导学生换位体验,述写作品人物的心理感受。
《有温度的词汇》一文内容浅易,一个自北京来县城的学生家长,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会上接待的学生为她倒水时,她真诚地说了声“谢谢”!这个词是 如此的简单,却温暖了这些孩子,致使作者多年后想起来心中依然是暖暖的。文本对学生有一定的启示:词汇是有温度的,文明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第19—24道试题难易适中,侧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和拓展迁移能力。从结构分析、语句品析、文意把握、信息筛选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了学生文明用语。
    作文命题二选一,不设审题障碍,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可写,写作的空间广泛。生活化的命题,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情。
    从命试内容来看,灵活性较强,有些题型是学生初次涉及,个别题目亦有商讨余地,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对于初一上学生,一时可能难以适应。虽是如此,但本分试卷命题导向鲜明,一是阅读理解选文篇数顺应中考的变化,改为“四篇”。二是今后应注重语法教学;三是平时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根据题型特征规范作答;四是读写结合,注重语文能力的生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