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初中古诗文言成语集释
成语多源于典故,精辟而含蓄。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有一些文言文涉及到许多成语,现整理如一,以供参考。
第一册:
1、温故知新: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源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源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3、学而不厌:专心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形容好学。
4、诲人不倦:形容教导别人特别耐心。(源于:“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源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择善而从:选择别人好的方面来学习。
7、不亦乐乎:不也是很愉快吗?常用以表示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
8、讳疾忌医:比喻有了错误、缺点怕别人批评指出。出自:《扁鹊见蔡桓公》
9、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河水环绕。
10、柳暗花明: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比喻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
12、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源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北朝民歌)
13、磨刀霍霍:磨刀发出霍霍的响亮的声音。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第二册:
1、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再来或过问。源于:“后遂无问津者,”出自《桃花源记》
2、世外桃源: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境地。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地。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源于:“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4、不足为外人道 :不可跟外面的说。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情告诉别人。足:可能;为:对、向;道:说。
5、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又作“怡然自乐”。
6、吴下阿蒙:吴地的阿蒙,指过去无学识的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孙权劝学》
7、刮目相看(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8、黔驴技穷:比喻有限和一点儿本领已经用完了。(《黔驴技穷》)
9、宠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很强大而内部很笨拙、虚弱的东西。(同上)
10、愚公移山:比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人同自己精神感情相通,虽远在天涯,如同近邻一样。
12、剪竹西窗:原意是思念妻子和朋友,渴望相聚。后用于泛指亲友聚谈。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出淤泥而不染: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中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15、不蔓不枝:用以称赞文章简洁流畅。源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