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80字。
《猫的故事》导读
〖单元主旨〗
  本单元叫做《生命礼赞》,集中体现生命的珍贵,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因而生命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根本。人本来是大自然(动物)的一部分,只是人在制造了工具,有了语言符号以后,才从动物中分化出来,变成大自然的对立面。把大自然、动物和植物作为征服的对象,从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生活资料比较匮乏,人类生存时时刻刻遭到威胁,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状态。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生存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人要生存,就必须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不惜让某些生物绝灭。在某个特殊的时代,这些都曾经成为共识。对于动物生命的鄙视、漠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的生存,生命的存续,越来越不成问题,而人对于大自然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失去平衡,人类的反省就有了物质方面的基础。人对于动物的同情和爱惜,就成为风气。动物保护主义由此而生。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是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
  “生命礼赞”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歌颂那些为了救护他人的生命而不幸献身的人们。本单元为此选入了三篇小说。
〖课文解读〗
  〔关键词语〕一家不安  执法如山  为她缓颊  从轻发落  予以开释  稍予膺惩  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准备高枕而眠  打了一个寒噤  要用重典一腔怒火  消去天地之大德曰生
  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表现的是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
  如果我们的分析仅仅到此,还不足以完成课堂教学的真正任务。因为这样讲只是说出了许多类似的文章的共同性,没有涉及梁实秋这篇文章的特殊创意。
  梁实秋的文章是如何表现对动物生命的珍视呢?其特点是:第一,把这种珍视写成一种过程,亦即从虐待到愧疚;第二,文章写得很幽默,不是一般的幽默,而是自我调侃的幽默,是强调自我的情感转化。把重点放在转化之前暴露自我的凶残,其中明显包含着对自我的批判。
  表面上是自我暴露,实际上隐隐透露出,如此这般的凶残,以虐待家畜为乐,其思想根源乃是人类的自私。从厨师到自己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不惜以虐待动物为乐。其中写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笔墨尤为淋漓。文中的自我调侃,达到自我暴露的程度。没有一个字是直接暴露自己的凶残的,但是字里行间,无处不是暴露人类的自私。如果直接说,这是人类的自私,比较困难,人类所涉及的面太广了。而用自我调侃的办法,把自己写得非常可笑,非常自私,既比较容易,又比较感性。
  此类文章有很明显的叙事线索,但是,直接从叙事线索去分析,把一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话拿来大讲特讲,起初如何,后来如何,结果如何,可能比较表面,陷于现象的罗列。要真正分析出深度来,最好还是从关键词分析入手。
  分析什么样的关键词?主要是表现作者对猫的态度的词语。作者对猫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层次很多。文章的丰富性、感情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全在这里。文章下笔从容不迫,很见功力。如果是一个没有功底的人,可能就在这种过程中变得简单和粗糙了。
  我们来看描写梁实秋心理的关键词,如何表现他的内在情感的曲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