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720字。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依次为:绪论、行政公文、事务应用文、科技应用文、财经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社交礼仪应用文、求职应用文、外贸应用文。本书除了阐述各种应用文体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外,精选了典型、贴近现实的例文,并对例文进行了评析。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综合训练。为了方便教学,每章都提示了学习目标,配以每章“重要术语”提示、每章小结。书后编排了“附录”,供学生学习参考。对于综合训练,配有参考答案,便于教师参考使用。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适用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各类人员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参考用书。
应用文写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依次为:绪论、行政公文、事务应用文、科技应用文、财经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社交礼仪应用文、求职应用文、外贸应用文。本书除了阐述各种应用文体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外,精选了典型、贴近现实的例文,并对例文进行了评析。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综合训练。为了方便教学,每章都提示了学习目标,配以每章“重要术语”提示、每章小结。书后编排了“附录”,供学生学习参考。对于综合训练,配有参考答案,便于教师参考使用。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适用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各类人员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参考用书。
前言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所选用的教材就应该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学的适用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本教材在编写时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淡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具体写作能力的训练。应用文是实用性文体,它的教学目的应是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因此,本教材的编写淡化了理论教学内容。同时,对例文的选择、对能力训练的设置,又都突出“应用”的特点,强化能力的训练。
2.严格选用格式规范的例文,提升例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目前,一些教材所选例文存在着格式不规范的缺陷,这样对学生模仿例文写作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本教材的编写严格选用格式规范的例文,使例文能够产生示范作用。
3.提示每章的学习目标,配有每章小结。由于教学中教师很难将知识全面铺开,点滴不漏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本教材在每章中都提示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每章小结。这样,既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又使学生能较系统、有目的地接受知识。
4.突出文案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所有的教材都选用了例文,但例文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本教材精选典型、贴近现实的例文,并对例文进行评析,通过评析,辅以写作训练,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的目的。
5.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突出时代气息。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体系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材的质量。而教学内容的创新,就需要选用的教材时代气息浓厚。因此,本教材在编写时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实了如“申论”这样的新型的常用的文种,既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又适应学生择业的需求。
本书的参考学时为60-70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实际,酌情选择教材章节,讲授时可有所侧重。
本书由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刘洪英、李彤两位副教授合作编著。由于编写时间紧迫,本书所引用的部分作品未能及时与原作者一一联系,在此表示歉意。
限于时间、限于自身的能力,不足之处,恳请同仁、读者批评指正。
第 1 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应用写作的性质,掌握应用类文章的基本特征,认识学习本课程的作用,重点掌握应用文的概念、了解其种类和特点。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文写作的理念,能够正确使用应用文的专门用语。
应用文写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硕果之一,理解应用文写作的内涵,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历史发展,正确认识应用文写作的作用,全面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熟悉应用文写作的习惯用语,对于我们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应用文写作概述
1.1.1 应用文写作的内涵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性创造活动,人类的写作活动,从功能效用上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者为抒发主观感情,反映现实生活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一类是为了处理公务和个人事务而进行的实用写作,即应用文写作。在所有的文章写作中,与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实用价值最大的,就是应用文写作。
那么,什么是应用文写作呢?顾名思义,应用文写作就是指各种应用文的写作。
什么又是应用文呢?
应用文就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务、传播信息以及其他交际活动中所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1.1.2 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
应用文写作,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应用文写作。
先秦的《尚书》就是我国第一部古老的应用文专集。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代的部分文件、训令、誓词及一些历史事迹。
秦、汉两代是应用文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规定了国家机关的文书制度,公文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已初步确立,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分。
汉承制,把皇帝对臣下的文书定为制、诏、刺、策四种。臣对君的文书定为章、奏、表、议四种。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应用文继续发展的时期。
唐宋以后,文学创作日趋发展,不少文人致力于诗、词、曲、小说的创作,但应用文写作仍然处于“政事之先务”的主导地位。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答吴充秀才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都是闻名的应用文作品。
明清时期,文体分类日趋详细、繁杂。清代学者刘熙载正式提出了“应用文”这一名称。他在《艺概.文概》中指出:“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到了民国时期,应用文有了较新的发展,规定了若干应用文种及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