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890个字。
《乞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题目解说
2、作者简介
3、背景资料
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概是最早被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家作品之一。而他的散文诗又是他的作品中最早被译成中文的,时为1915年,由刘半农用文言翻译了四首散文诗《乞食之兄》(即后来译为《乞丐》)、《地胡吞我之妻》(即后来译为《玛莎》)、《可畏哉愚夫》后来译为《傻瓜》或《愚人》、《小丑》、《嫠妇与菜汁》(即后来译为《菜汤》)。从此屠氏的作品大量传入中国,伴随着新思潮一起发展,成为对中国文学最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
在翻译屠氏散文诗的队伍中,有许多名家诸如沈颖、徐蔚南、王维克、郑振铎、韦素园、汤鹤逸、黄源、燕士、于道元、贝叶、巴金、罗森、李冰若、杜秉正、牛尖夫、李岳南……等等,这一长串的名字还不是完全的,但他们对屠氏散文诗之热心介绍和欣赏,已足以使人惊叹了。其中徐蔚南和王维克合译的四十篇在1923年出版,是第一个以单行本形式问世的。后来又连续出现多个单行本,则以巴金译的五十一篇最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