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20字。
高考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
金乾波
【本讲主要内容】
高考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
古人云:“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百箭不能中。能之精者,正如其心;次者中其心之半;再次者,与鹄相离不远;其下焉者,则旁穿杂出,而无可捉摸焉。”是啊,射箭要看靶子,有的放矢。作文要看题目,审题准确,全面,不折不扣地按照题目要求去做。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由是观之,审题立意当属话题作文的重中之重。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6年全国卷Ⅰ,材料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住。题目一反常态,没有直接给出话题,而是要求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考生想审清题目准确立意,只得吃透材料。材料中有两句最关键的话,即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
我们从牧羊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这个寓言故事做出以下的理解:做任何事情不要简单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事,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知等。可以这样立意:①模仿与创新,②自我认知,③认识自己与他人,④聪明的代价,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抓住“它也很可爱”做一点分析,即可发现乌鸦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梦想,为了目标勤奋练习,敢于实践等。可以这样立意:①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②善待弱者,③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④向乌鸦致敬等。
2. 看清话题,正确理解关键词语
一般来说,试题中总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审题就不会产生偏差。
首先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如2006年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主要在于考生对于“意气”的理解,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意气”的解释有三点: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果考生能准确地理解到其中任何一点,成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考场上是不能带词典的,所以考生对“意气”的理解不可能如此全面,这时可以采取“组词法”,如第一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风发”,第二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相投”,第三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用事”。如果能想到这几个常见的词语,再由这几个词语发散开去,那么以“意气”为题作文就显得容易了。 另外,千万不要把这个“意气”与“哥们义气”的“义气”混淆,不然写偏了题就悔之晚矣。
其次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准确感知。如2006年上海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与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