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150字,对嵇康的容貌、性情、死因作了详细的解说。  
谜“话”嵇康
  作者:断弋
  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的个人在精神上是没有个性的”。这样的批评虽说刺耳,可颇有几份道理。就中国传统的读书人而言,千百年来,在孔夫子“大一统”的思想教化下,在当权者“高大全”的名利引诱下,多是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个体尊严和独立精神,乐此不疲地浸淫在老祖宗传下来的帝王学和黑厚学里,人云亦云,苟苟营营。于是乎,中国的古代历史便尴尬出呈现出“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的怪圈,毫无进步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寡淡地陷入“四书五经”的古板经典里,毫无乐趣可讲。
  好在是,沉重的历史记忆中,还留存有一抹鲜明的亮色。譬如魏晋时期那些“非汤武而薄孔周,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流名士,以一种非常规的姿态,标立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开拓出一块自在的心灵秘土。因为有他们的榜样力量,中国传统读书人才可爱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因为有他们的精神滋润,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树,也才蓬勃出那么精彩的文化枝桠。
  而在这些风流名士中间,被称作“人中龙风”的嵇康(字叔夜)无疑是最具影响力,也应是最具含金量的文化偶像。这位堪称中国文化谱系里第一等的可爱人物,正如专家所言,嵇康把庄子的哲学人间化了,因此也诗化了。于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令我们心醉神迷的“风流”气质和“飘逸”才情。更难得的是,他有一种读书人最稀缺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强健个人意志。他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在无限的精神空间里,他不时拷问自我,张扬着一种激越的生命情调;在逼仄的现实困境中,他毅然坚持自我,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当然,他并非“完人”,也不是什么“神人”,然而正是缘于他人格的非纯粹性,以及人生的不完整性,以一种穆重的“悲剧意识”,激烈出一种别样的人生模式和人文意义来。
  也正是得益于他的个体悲剧,自他之后,当中国知识分子再次面临“理想照不进现实”的人生困境时,终可以理直气壮地将理想和现实隔离开,同时自由参照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各自活出他们的精彩来。
  一、嵇康容貌之谜-----他为什么那样帅?
  与长相古怪的孔子相比,或是外形邋遢的庄子相比,嵇康真是一位优质的大师级文化偶像。
  无论是以古代的,传统的标准衡量,还是用现代的,后现代的看法判断,嵇康都“看上去很美”。“风姿特秀”的他,身高七尺八寸(近乎1.87米),长的也是很有“范儿”,史书上说他是“伟容色,美形仪”。遗憾的是,那个时代没有影像资料,我们无法直观地想象他是怎样一个帅法。不过根据当时人们夸赞他的评语,可略知他的风采,譬如说他像萧萧清风一般明爽俊朗,和凛凛寒松一样高拔清峻,由此可以想象,他肯定是“帅呆了”。而他的好朋友山涛形容得更夸张,说他是“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醉酒后还能如此“拉风”,保持玉人一般的好看姿态,又可谓“酷毙了”。
  这样天生一个俊小伙,自然像漆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太过鲜明,太过出众。他的哥哥嵇喜就在《嵇康别传》里,很不谦虚地夸耀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至于稽康的姿仪如何非常,怎样出众,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旁证,颇是有趣。说是嵇康死后多年,他的儿子嵇绍来到首都洛阳,有人见到,就对嵇康的朋友王戎说:“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卓然昂首,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回答:“君未见其父耳。”由此可推想嵇康的风度仪态又是美到何等境界,难怪被后人誉为“一世之标”。对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年嵇康进山采药时,会被遇上的樵夫惊呼为“神仙”了。
  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堂堂的大帅哥,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坏毛病。如果说不爱打扮也罢,关键是他疏懒得已经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譬如说十天半月脸不洗,头不梳,不觉闷痒,连澡都不洗,甚至懒到不愿起身而常常憋尿的地步。既便如此,时人还是不吝誉美之词,夸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对他如此偏爱有加,并非大家已经痴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