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0字。
《羌村三首》赏析
 杜甫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 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 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首先是与妻孥见面。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写见面毕,诗人从而感慨道:“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这里,“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不是太偶然了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言下大有“归来始自怜”意,刻画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极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