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250字。饶阳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 李占永
注意:
1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Ⅰ卷为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规定的答题位置。
3第Ⅱ卷答案只能用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答题,书写认真规范。不按要求,酌扣5—10分。
第Ⅰ卷(39分)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
A.寒暄(xuān)  间(jiān)或   胡诌(zhōu)  少不更(gēng)事    咄咄(duō)逼人
B.形骸(hái)  讪笑(shàn)   咀(jǔ)嚼  国子监(jiān)      呱呱(guā)坠地
C.讥诮(qiào)  歆(xīn)享    莞(wǎn)尔   惴惴(zhuì)不安    如法炮(páo)制
D.拓(tà)片   撮(cuō)合   凫(fú)水    翘(qiào)首以待   按捺(nà)不住    
2、在下列各组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
A.领衔  怔怔  船帮  沸反盈天    B.悚然  悲悯  褥暑  金榜提名
C.辖制  噩梦  烟霭  以逸代劳  D.踌躇  怨府  诡密 天方夜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0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的指教的,绝无仅有。
C.“两岸之道唯与合”,汪老穷一生心力归纳出来的对两岸关系思考的心血结晶,对于那些心怀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是他们的暮鼓晨钟,提醒他们的思考方向。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赏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该研究团队认为:对2008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放缓趋势的预测是建立在货币政策显著紧缩的基本假设上的。
B.在吴征镒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的时候,凡是拟用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的字数还多。
C.孟祥斌同志用生命忠诚地践行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服务人民、热爱人民的光荣传统,用青春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D.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12月28日在北大演讲时表示,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不再重蹈覆辙。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道芷阳间行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③越国以鄙远   ④乐琴书以消忧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吾得兄事之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⑨外连衡而斗诸侯   ⑩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A. ①/②③⑥/④⑦/⑤⑧⑨/⑩          B.①③/⑤⑧⑨/②⑥/④⑦/⑩
C.①/②⑥/③④⑦/⑤⑨/⑧/⑩         D.①/②⑥/③⑦/④⑤⑨/⑧/⑩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全不相同的一项                         (    )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③沛公居山东时,财物无所近      ④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⑥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⑧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②③⑥⑦    D ①③⑤⑧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