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Ⅱ“表达与交流”公开教学案例: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本教案针对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的策略而设计,采用“小老师”上讲台主持讨论形式教学,在市级公开课上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课堂教学实践反应良好。
开课范围:市级
授课人:刘利美
时间:2007年12月28日
班级:晋江市首峰中学高一(2)班
说明:本教案针对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的策略而设计,采用“小老师”上讲台主持讨论形式教学,在市级公开课上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课堂教学实践反应良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记叙有不同的角度,且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预设的问题,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师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教学设想:
1、考虑到容量较大,课堂上现场改写《小站歌声》时间太紧,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先做。2、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提供教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limei1557)方便学生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摄影师要拍出好照片,必须选好角度。因为角度选得好,景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清晰,人物的风采也能得到最佳的展现。同样,写记叙文角度选得好,不仅题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而且人物的个性能更好地展现,情感也能更好地得以表达。
二、 新旧知识链接:
记叙文的角度要小。一些细小的事情往往能表现重大的主题。而且,角度小便于写细、写具体,更便于把握。都德的《最后一课》,不写法国人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也不写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而是把歌颂法国人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重大的主题,放到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去写。在这个小小的课堂里,有省悟了的小弗郎士,有忠诚事业、忠于祖国的韩麦尔先生,有热爱祖国的村民,文章笔墨集中,情感的渲染很浓烈。
记叙文的角度要巧。《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英方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从而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更是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叙述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作者选的角度可谓别出心裁。
三、话题要点梳理: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记叙人称的问题。写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记叙者的视角,也就是说,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记叙者的视角不同,表达作用和效果也不一样。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
例文一:魏巍《我的老师》(节选)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