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530字。第一轮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课本五、六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伉俪 亢奋 抗议 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B.恍惚 幌子 幽篁 皇天后土 焕然一新
C.僭称 栏槛 谏诤 箭在弦上 键盘乐器
D.伫立 铸错 贮藏 助桀为虐 栉风沐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鉴戒 风雨不蚀 意出尘外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洗炼 风烛残年 附会穿凿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绵密 超凡绝俗 妍媸必露 覆水难收
D.翰藻 幻化无方 目不遐接 万变不离其宗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我们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那我们 那万世不竭的能源也没有什么奥妙了。
②“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 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③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诗可以“创造一切”。 也可以洞悉 一切。
A.滥用经营 因而 B.乱用经营进而
C.滥用经济 因而 D.乱用经济进而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将无数匹马的重复为主题,以寥寥几笔线条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和几棵孤单的树为背景,形成背景与主题简繁的强烈对比,这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B.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相濡以沫,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C.黄仁宗先生的史学成就,不在于对具体史实的考订,也不在于他所倡导的“大历史观”有多
大的效力,而在于他对中国史实,甚至是家喻户晓的史实所做的深刻、新颖的剖析和解释。
D.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的燃烧;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滋暗长中进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
B.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C.“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不,”吉卜赛人说,“这是冰。”
D.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也很有排斥异端——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之类——的正气。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法等法律的相继制订或修改,对于建立现代司法制度,调整规范各类社会关系,推进司法改革,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B.“三十而立”原指孔子说他三十岁在学问上有所自立,就常用“而立”指代三十岁。
C.《红楼梦》正面反映的只是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但它描写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实质。
D.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炼,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然后做7—10题(每题3分)
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的区别之一。非洲有一个民族把新生的婴儿叫做kuntu(物),到孩子学会说话才叫做muntu(人),这一现象鲜明地反映出这种认识。
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