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80个字。河大版九上。
                    一个“不”字 万千感受
                           ——《马说》赏析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温梅开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进一步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命运的重要作用。
全文托物言志,条理清晰,全文不过一百五十余字,却结构严谨,论证严密,语言简朴洗练。细细数来,文中竟然连用十一个“不”字,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启示一:叹无人识才。
对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可是对于千里马来说,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它的特长就发挥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千里马。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全文表达的主旨,千里马常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没有“伯乐”,千里马“常有”也就等于没有。那些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即使面对着千里马,也只能让这些千里马遭受屈辱,直到相继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称也”。两个“不”字道出了千里马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让人感到遗憾、惋惜。
启示二:悲无力使才。
一般的马有一般马的喂养方法,千里马有千里马特殊的食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那些不识马的喂马人按照一般马的喂养食量去喂养千里马,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都吃不饱,也许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与常马等不可得”,怎么能让它去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呢?五个“不”字道出了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满腹委屈,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启示三:愤庸人误才。
那些不识马的昏庸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不懂得千里马的习性,不会驱使,不会喂养,更不懂的千里马的语言。反过来,还对着受尽了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真是愚昧,更是无知!作者写到这里,满腔的悲愤自然地化成了一句话“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恨,对马之悲惨遭遇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