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21 伟大的悲剧
【解读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提高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体会探险所需要的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理解胜利与失败的定义 .
3、要特别关注文中动人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学习作者叙事的详略,体味文章的语言
【解读学法】
培养阅读能力,应特别注意掌握各类阅读方法。
学习本文应首先训练自己默读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捕捉到最多、最重要的信息,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理解本文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思考“胜利与失败”该怎样定义,体会本文用“伟大的悲剧”做题目的深刻含义,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局部,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并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第三步再把各局部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对这篇文章的新的认识。依据“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其次,对于本文的景物描写,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揣摩他的作用,如删掉或换一种写法之后,对文章表达中心有什么印象。
【解读文题】
1. 感悟文题
探险是指去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自然界情况);之所以要“探险”,就是要解开那些极少有人涉足或人类从未涉足的自然之谜;是人类认识、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对自我的体能与智能的挑战和考验。只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茨威格的小说《伟大的悲剧》记叙了以斯科特为首的五位英国探险家与挪威探险家角逐失败后,全体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灭。本文多处引用了斯科特日记中的原始记录,真实地再现了那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历史。
2. 感知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3. 了解背景
(1)关于南极洲
南极洲介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个大洋之间,面积为1410万平方千米。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人类为了征服南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18世纪中叶开始至今,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数以千计的探险 家、科学工作者参与南极的探险活动,他们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业绩。
南极洲原来并没有土著居民,所有地名命名都和后来的探 险活动密切相关。随着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的开展,地名数量也 在不断增多。据1998年出版的《南极洲地名辞典》统计,包括海 湾、岛屿、冰川、山峰、湖泊、考察站等地理实体名称约12 000条目。这些条目地名命名、来源、含义及其演变无不反映着历次探险家的探 险生涯,无不记载着历次探险家的探险踪迹。
(2)关于斯科特
英国海军军官和南极探险家。1900年2月海军中校斯科特正式就任英国皇家探险 队队长,第二年8月乘“发现”号起程,其同伴有沙克尔顿等。1902年除夕,他们到达 82°11′S处时,望见前方有座雄伟的双峰山体屹立着,斯科特为感激克莱门茨•马克 姆爵士对这次探险活动的筹备和对自已的重用,将此山峰命名为马克姆峰。由于天气恶 劣,暴风雪频繁,食物和燃料即将告罄,加上队员沙克尔顿染上坏血病,因此斯科特不得 不放弃了继续南进的打算。他们在罗斯海以西的一片海滩上度过了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并以刚刚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名字,给罗斯海东岸一带命名。1911年, 斯科特组织的第二次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