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10字。
3、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教学重点>①理解寓言含义。②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②预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白兔和月亮
一、课文导入,把握体裁
回忆寓言的知识。先由学生举例谈谈他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让学生概括寓言的特点。
寓言介绍: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有著名的《伊索寓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韩非子》中保留了不少优秀的寓言。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人,得失不惊,处世潇洒;痴妄的人,患得患失,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象以往一样,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都要先扫除一些字词。老师这里有些重点要掌握的字词,看哪位同学能准确无误地读出来
师:非常好,但我们的要求可不能那么低,看看大家能不能也把解释准确地说出来?
师:呵呵,大家是不是事前已经知道我的答案了,怎么回答得那么准确?!很好!
三、情节回顾,感受情景
1、找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兔子、旁白、月亮和诸神之王表演,其他同学迅速浏览课文。
2、用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内容,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
如:有一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兔子,她热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会来到草地上嬉戏和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召见她,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说万物之神归她所有。从此以后,白兔变得十分紧张,感到险象迭生,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这个慷慨的决定。
有一只独具慧心的兔子十分喜欢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决定将月亮赏给这只兔子,但说来奇怪,这只兔子变得紧张不安,丧失了乐趣,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把这个慷慨的决定撤销。
师问: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是哪两个呢?(诸神之王向白兔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兔子;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师板书:赏月——得月——还月
四、问题探究,把握重点
1、白兔赏月前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提示:可以在书本上寻找一些关键的词语。)
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之前的心情: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闲适;之后的心情: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无穷的得失之患。师归纳:当月亮属于白兔后,她与月亮的关系变成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患得患失,在她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和损害,又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景呢?
2、是什么勾起白兔无穷的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