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初二语文组房培玲
简析教材:
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一位旷世奇才却被贬黄州小城,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从而体现了他的旷达胸襟。作者将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背诵学习。讲解本文时,要注意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朗读为主,让学生感受,激发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读读、议议、背背、练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微妙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微妙的心情。
“闲人”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提前预习,熟读课文,掌握苏轼的生平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走近苏轼
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诵读过一首诗,叫《浣溪沙》。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诗)作者是谁?苏轼,学生起来介绍苏轼,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好。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境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出示课题)
二. 走进课文,与苏轼同游承天寺
1. 叩开生字之门
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2. 叩开词句之门
结合注释,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翻译全文。(学生每人一段,并点出重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