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10个字。
  专题二学会分析阐释
  四川自贡何泽彬
  ●考点研读
  能力目标
  在阅读分析中把握整体,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解说阐释。基本分析能力指的是分析文章结构形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等能力。阐释解说能力指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说明、解说、解释,根据要求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等方面的能力。
  考点阐释
  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结合近三年的中考,我们将其考点和考题类型作归纳如后。
  ⑴基本分析能力的主要考点有:分析文章的结构、线索;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考查阐释解说能力的考点: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依据文章的内容,对词语、语句所指代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哲理句、中心句等)的含义进行解说;给描述的对象下定义;根据具体的描述,给描述的对象画出直观图形并进行解说;根据文段所表达的内容,对其含义进行阐释;对文章标题的含义进行解说;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所叙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阐释等等。
  ●阅卷报告
  例1
  西风胡杨
  潘岳
  胡杨,生在西域。在那里,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曾经英雄逐霸的故事……都已被那浩茫茫的风沙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一千年,只剩下白白的沙,残破的烽台与荒凉的城。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1.3亿年前遗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两个天敌彼此对视着,彼此僵持着,整整一亿年。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的严寒中挺拔。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朽。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的红柳。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她们自愿守在最前方。远在天涯海角的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身后的人们用泥土塑成一个个偶像放在庙堂里焚香膜拜,而将他们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过度围海养殖与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红树林已变成1.4万公顷。为此,红树哭了,赤潮来了。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成成的泪。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他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他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仆后继地奔向前方,就能让他们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