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20字。
《道士塔》教案
blzxhhy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2.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鉴赏法。在反复朗读某些感情浓厚的语句上,揣摩作者的观点及情感倾向。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个神秘而富有的地方,这就是敦煌。它是中国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千年丝路的必经之地,它亲历了十个朝代的繁荣与衰落。
  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墙上和窟顶的壁画,窟里的佛像和佛经,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灿烂瑰宝。
  幻灯1: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开窟造佛像,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
  我们来看一些莫高窟的图片2-15。第8幅的图片刻的是维摩诘居士,宣传世俗生活也能修炼成佛。他是一个在家(没有剃度的,还是过着世俗生活的)的佛教居士,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是古印度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唐诗人王维很受他的影响,故取字摩诘。
  我们再看这张图片,幻灯16,敦煌328窟唐代塑像,图中用圆圈标注的地方,原有一尊菩萨,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波士顿博物馆。现在还能看出地上留下的一个圆坑。
  这就是在上个世纪初,由于历史的疏忽朝廷的腐败,莫高窟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惨遭劫掠,文物散失他国。就目前我们知道的资料而言,有说五万多件,还有说六万多件的。事实上,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可是,我们本来是最应该知道答案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给中华民族每个儿女的馈赠,如今,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在波士顿博物馆里,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里,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们北京图书馆里的图书还要多。
  我想问问大家,你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绪?悲愤!凡是有良知
  的中国人哪一个不为之悲愤?余秋雨,正是这样一个用他的笔抒写这种悲愤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