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20字。
命意作文怎么做?
作者:马新民
  梁启超在谈到中学作文时曾经说,结构成一篇妥当文章的最低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地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该说的话”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原料,“我该说些什么”则是中学生写作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影响考试得分的重要因素。那么,面对考试,我们到底该说些什么呢?
  该说什么,一般来说是由文章的写作目的与阅读对象决定的,但考试写作不是日常的自由写作,它是有命题的。命题的意义在于对思维方向和取材范畴加以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宿构,保证文章的真实性,同时提供现成的可比性,以利于按统一准则评分,使考核更加公平。因此,考试作文“要说什么”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由命题限制的,不管是传统的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命意作文都是如此,差别只在限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所谓的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征是给出材料但不给出话题和题目,其实质和话题作文是一样的,不同在于我们需要根据材料自主确立一个话题,难点也在这里,那么,如何根据材料确立一个合宜的话题呢?
  首先要确定材料陈述的主要对象,如2008年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的题目是这样的: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这个材料的主要对象是陈小姐和公共车司机,话题的视角应该对准他们,如果从警察和其它乘客的角度来写,不是不行,却不大容易写好。
  再如2006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个材料陈述的主要是国民图书阅读率和网上阅读率的有关数据,有不少考生完全抛开这两率单纯就阅读确立话题,这类作文在阅卷人眼里始终感觉与材料不是非常切合,有些省份也因此做了适当的扣分要求。
  其次要确定材料陈述的主要结果,然后由果探因,深入思考材料所述内容下隐藏的深层原因,以此确定写作的基本内容。如前述材料的主要结果是“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他们对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源自陈小姐的“较真”还是源自她的“不懂退让”?是源自司机的“固守规则”还是源自他的“冷漠”?当然我们还可以做更多向度的探究,由此引发的思考才是这个材料下的作文最应该展开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写“文明”写“关爱”,不能说“文明”与“关爱”与这个材料毫无关系,但是否讲文明是否关爱他人肯定不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这样的写作内容当然难于赢得阅卷人的认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