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30字。
《我与地坛》教案
史铁生
教学目的:
1. 了解本文独到的人生感悟。
2. 揣摩恳切、深沉的语言,体味语言的深刻含义。
3. 对生命的再认识。
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景象。
2. 体味母爱对我的影响,感悟母亲与地坛之间同构性。
教学难点:本文传达的作者的复杂感受。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
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德育渗透: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体会生命的艰辛与坚韧。
教学方法:讲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张轮椅,一张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轮椅。它代表着一种沧桑、一种磨难。(课件第一页“课题”)
这,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绝不平凡的人。从这张相片我们可以看出,他拥有一种乐观、一种豁达。(课件第二页“作者介绍”)
他,叫史铁生,是中国作协专业作家。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恰恰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这位残疾作家的钦佩之情,来学习他的散文佳作《我与地坛》。
(请学生打开课本)
二、新课讲授
1.学生齐读自读提示。(课件第三页“阅读提示“)
2.正如自读提示所言:这篇文章凝聚着作者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那么,通过快速阅读,能不能把这“难言”的感受“言”出来?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这些感受的?(课件第四页“思考问题“)
(板书)学生思考后的结论,关键词语即可。(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多角度的)
3.追问学生这种感受是从哪个或那些句子看出来的。
4.同学们讲出了许多自己的感受,那么你们能不能在课文的第一节中总结出一条作者的心路历程来呢?
失望——并不绝望——终于明白(板书)
5.分析这条心路历程,品味这些有代表性的关键句子的深意,体会作者的心情。并请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些句子,加深感受。
①失望——(课件第五页“找不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
地让我残废了双腿。”“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