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10字。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一 . 素质教育目标
( 一 ) 知识教学点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句等文言 知识。
( 二 ) 能力训练点
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 三 ) 德育渗透点
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 四 ) 美育渗透点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 . 学法引导
1 .本文是《论语》中故事性很强的一段文字。学习本文,要抓住叙事性这一特点,对照课文注释,首先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时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式,如“毋吾以也”“何以哉”“唯求则非 邦 也与”等。应抓住句式特点, 理解句 意。
2 .本文虽短,却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并表现出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学习时,要在理解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3 .应抓住“吾与点也”一句话,在充分分析曾点之“志”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也可结合孔子的生平、思想,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就“吾与点也”的理解各抒己见。
三 .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句等文言 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解决办法: 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合作讨论等方法,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能归纳、整理,找出规律,反复诵读课文。
2 .教师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及孔子生平的有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孔子的生平、通过讨论理解文中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四 .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圈划出重点字、词、 句和难 解语句,以备课 堂交流 和质疑。课前教师 可指导 学生阅读有关孔子生平的相关资料或摘编、印发部分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五 .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 一 ) 明确目标
( 略 )
( 二 ) 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 1998 年 1 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