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4950字。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200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007.6
此卷为试题卷,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共30分)
(一)默写(10分)
1.(1) ,月涌大江流。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 ,沈醉不知归路。
(4)苏辙字子由,可知“辙”是“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苏轼字子瞻,可知“轼”是“车前的横木”。《曹刿论战》中与“辙”“轼”相关的连续文字是 , ; , , ……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2.谨食之 食
3.阡陌交通 交通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曹刿论战》选自《 》(作品名),该作品是我国一部有名的 (体裁)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春秋》编的。(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划线句。(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7—10题(11分)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遗
(2)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举
8.对划线句“ 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宿舍衣物几乎被烧光,刘家只好向乡邻们讨要衣服穿。
B.房屋衣物全部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刘家衣物。
C.房子被烧毁人被烧伤,乡邻们都主动地供给刘家衣物。
D.房屋被烧毁,乡邻们不仅给刘家衣服穿还为刘家建造房屋。
9.“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0.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现代文(共3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4分)
读书人的几种类型
①读书不是在校生的专利,现今的社会,读书更应成为一种工作的方式、一种生活的 。虽同是读书,但读书者的心态大相径庭。
②装典门面型: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头重脚轻根基浅,平时不学无术,偶尔感到读书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