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0字。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总体把握评论对象,以及把叙述小说发展历程与阐明小说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引用论证方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纵横交织、经纬互补的写法。
2.引用论证方法的运用。
3.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
【教学设想】
导读课。
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是:学生不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可作一些必要的介绍,但不可过多过深。
学习的重点是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以及引用论证的方法。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比较分析吴组湘文章和茅盾文章的标题:
茅文: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吴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1.相同点:
(1)两文均属文学评论。茅文"谈"表明文体为议论文,吴文未加"谈"、"说"、"论"等类字眼,但亦隐含"谈"的意思。
(2)两文均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和"和"及"表明评论的对象有两个。茅文谈的是《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吴文谈的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其"指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2.相异点:
两文评论对象有别。茅文评论的是一部具体作品--《水浒》,而吴文则是从宏观的角度,评论我国古代小说这一体裁形成。
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1.结构。
由标题分析可知此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七自然段),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七自段是第一部分的结束语)
第二部分(第八自然段到末尾),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
前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后部分则是从横的方面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2.内容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抓住重要语名,从文中筛选和检索出内容要点。
(1)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既是谈发展历程,必以时间为叙述的顺序。作者按时代的先后,论述了小
说这一文体在中国产生、发展、成熟并走向顶峰的全部过程,为读者勾画出了
中国小说史的基本轮廓。
①起源:上古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山海经》等。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话。"
②发展: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
《搜神记》(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志人小说)等。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③成熟:唐代的传奇。
《长恨歌传》、《李娃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