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60字。
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九年级古诗词90首,其中课文30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合一的中考迫在眉睫,我们该怎么复习呢?
  一、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1、课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推荐背诵古诗词34首,其中课文23首,课外古诗词背诵11首。
  2、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泸州市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古代诗文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所要求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吸收。古代诗文的阅读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优秀诗文的背诵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初步鉴赏的考查范围将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所要求的古代诗词的篇目为主。分值约占总分150分的20%,即30分,包括文言文。
  二、第一轮复习:回归教材,清楚古诗词的分布,分册进行。
  课文30首:七上1课5首、七下1课1首、八上2课7首、八下2课10首、九上1课5首、九下1课2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每册10首,共6册。
  三、第二轮复习:以史为序,同一作者的作品集中诵读鉴赏。
  11个朝代的诗,49个出处,署名作者46人。(课标要求背诵:☆)
  1、《诗经》2首:《关雎》《蒹葭》☆(九下24课,P182)。
  2、《汉乐府》1首:《长歌行》(八上附,P216)。
  3、建安诗歌:2作者3首。
  (1)曹操:2首,《观沧海》☆(七上15课,P67)、《龟虽寿》(七上附,P174)。
  (2)刘桢:1首,《赠从弟》(八下附,P215)。
  4、东晋诗歌:1作者2首。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八上30课,P209)、《饮酒》☆(八下30课,P206)。
  5、南北朝诗歌:2首。
  (1)南朝•梁•吴均:《山中杂诗》(七下附,P231)。
  (2)北朝民歌:《木兰诗》(七下10课,P64)。
  6、唐诗:22作者48首。
  (1)王绩:1首,《野望》(八上附,P217)。
  (2)王勃:1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附,P217)。
  (3)杨炯:1首,《从军行》(九下附,P190)。
  (4)陈子昂:1首,《登幽州台歌》(八下附,P217)。
  (5)孟浩然;3首,《过故人庄》(七上附,P175)、《早寒江上有怀》(八上附,P21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上附,P219)。
  (6)王维:3首,《竹里馆》(七下附,P232)、《使至塞上》☆(八上30课,P210)、《送元二使安西》(八下附,P218)。
  (7)岑参:3首,《逢入京使》(七下附,P23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下30课,P209)、《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附,P194)。
  (8)李白:8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附,P177)、《峨眉山月歌》(七下附,P233)、《春夜洛城闻笛》(七下附,P234)、《渡荆门送别》(八上30课,P210)、《送友人》(八上附,P222)、《行路难》(其一)☆(八下30课,P20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下附,P219)、《月下独酌》(九下附,P191)。
  (9)刘方平:1首,《月夜》(九上附,P217)。
  (10)王湾:1首,《次北固山下》☆(七上15课,P68)。
  (11)崔颢:1首,《黄鹤楼》(八上附,P22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