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大题,约5250字。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8分)
tuí( )唐 交xiè( ) méng( )懂 tuǒ( )帖
轻miè( ) 呼吁( ) 不能自已( ) 有恃无恐( )
讪( )笑 陨( )落 胚胎( ) 轮廓( )
歧视( ) 奔丧( ) 簌( )簌 孤苦伶仃( )
2.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3分)
触目伤怀( ) 不能自已( ) 俯拾皆是( )
呆若木鸡( ) 有恃无恐( ) 声名狼藉 (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请把它们划出来然后改正。(3分)
热泪迎眶 生活锁屑 寄人离下 立椎之地 碟碟不休
垂手可得 不能自己 销烟弥漫 发生搔乱 文质杉杉
4.名著阅读填空:(2分)祥子是老舍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 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
5.名著阅读填空:(2分)《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 其中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
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
7.综合性学习活动:班里搞一个关于“妇女解放”方面知识的主题探究活动。(4分)
(1)就这个活动,请你设计一个主题:
(2)围绕这个主题,请你设置一个活动方案: ______
______
(3)请你就你所了解的一位杰出的女性向大家介绍一下: _____
_______
二、阅读训练(36分)
(一)鼾声 (15分)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这篇文章以_______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