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420字。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重大选题《品中国文人》,由刘小川先生独立承担,在《小说界》开头条专栏,从屈原到鲁迅,一共品十八位中国文人。
  每期推两位,大约七万字。以文学、史学、哲学融为一体的笔法,瞄准两千年不同时代的杰出文人,高度凝练并雅俗共赏,理性感性齐头并进,既深刻严谨又好看耐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首创,具有拓荒的性质,把活生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当下。
  《小说界》杂志迄今已推出司马迁、司马相如、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东坡、柳永、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海内外好评如潮。互联网反响热烈。获得了专家和读者、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许。
  今年4月出《品中国文人》豪华单行本,近六十万字,并在北京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牵头,召开相应的研讨会,向全国和海外宣传。
  刘小川先生是眉山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名本土作家。高中毕业后,他在印刷厂干过,1999年6月进《眉山日报》社从事编辑工作,2007年3月调入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担任专职创作员。现为省、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两次被评为眉山市拔尖人才。
  从事创作30年来,刘小川已推出近五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四川文艺社推出的《苏轼,叙述一种》获2002年巴金文学院文学奖,当时是唯一的一本评委投了全票的书。并由上海文学界核心杂志《小说界》全文刊载,向海内外广泛传播,受到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他的长篇小说《老夫少妻》由广州花城出版社于2007年推出,获东坡文艺奖一等奖,同名电视剧亦在筹划中。本土题材的《暧昧》三部曲的头两部已由上海文艺社出版。三部曲共一百万字,细腻展示西部风情,有专家誉为“杰作”,“当代版的红楼梦”。第三部今年出版。由巴蜀书社出版的《苏曼殊》、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刘邦》、《汪精卫》等,打下了开拓中国新的传记文本的基础。
  《品中国文人:司马迁》---刘小川
  1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万里长城和《史记》,究竟哪个更伟大?我认为是后者。如果没有司马迁写下的《史记》,那么,遍及全球的十几亿炎黄子孙,将发生“身份”认同的危机。五千年文明从哪儿来的?从司马迁来的。是他远在公元前,就挥舞书写历史的巨笔,将华夏文明上溯三千年。在他之前,也有史家的各类记载和民间传说,但不成系统,形不成源流,是他首创了纪传体的通史。他笔下的诸多帝王,从远古到战国,无一例外地追溯到黄帝。轩辕黄帝在今天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没有司马迁是不可想象的。 
  司马迁的功绩,怎么说也不过分。一大群帝王将相加起来,分量也不如他。今天的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探寻长江、黄河的源头,而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仅凭他一人之力,以非凡的洞察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众所周知,他是身体不完整的伟大的男人,汉武帝因李陵冤案而废掉了他的生殖器。悲剧发生在他四十七岁的那一年,从那以后,他称自己是“刑余之人”。他是在侮辱和愤怒中完成自己的伟业的。今人可能单从性能力丧失的角度来看他的悲剧,而在司马迁,侮辱是第一位的。他把人分为十等,最后一等,就是他这种受宫刑的人。受刑之后,他再也不去父母的坟前祭扫,无颜面对父母的在天之灵。读他的《报任安书》,字字都是血。读这样的文章,我们才会懂得,为什么说一本书比性命还要紧。李陵遭诬陷他挺身而出,而数年后的任安事件,他深知内情却缄口不言了。为《史记》,生命退居次要了。他本来是可以免受宫刑的,可他穷,拿不出朝廷规定的赎金数目,只好任凭行刑者亮出他的尖刀。出狱后他还到武帝身边做事,形同太监。他把各种各样的人都写进《史记》了,包括以色事君的佞幸男人,惟独不写太监列传,可见他内心的伤口碰不得,一碰就血流如注。 
  所有这些事,后面再细说。 
  史称汉武帝雄才大略,打仗,扩大版图。但是这个人多欲而少慈,皇帝能干的坏事,他几乎都干过。本文不想评价他的是非功过,只因司马迁,不得不涉及他,包括他手下的大将,比如置飞将军李广于死地的大将军卫青。 
  汉武帝废掉了司马迁的生殖器,不喜欢《史记》,但是这个自以为雄视百代的皇帝,对他眼皮子底下的文弱书生无能为力。他死后二十年,《史记》从民间冒出来,横空出世。阴间的汉武帝会发现,轮到他来受刑了。 
  司马迁并未侮辱他,只不过摆史实讲道理,单凭这一点,这位“刑余之人”就比那位万乘之君更为高贵。 
  司马迁和汉武帝刘彻几乎是同时消失的,他消失在民间,带着他的巨著。皇帝的“龙体”腐朽时,史学兼文学巨著的《史记》散发出夺目的、永恒的光辉。 
  司马迁的死是个谜。可能是为了保全《史记》,他远离宫廷潜入了民间。今天,我们希望他是含笑暝目的,他活过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有人认为他死于刘彻之手。皇帝取他的性命易如反掌,可他手头的书早已藏之名山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的死,就比泰山还重。 
  司马迁的家乡是现在的陕西韩城县西南,家贫,小时候做过放牛娃。父亲司马谈在京都长安当太史令,俸禄少,被官员们普遍看不起。史官名为天官,记录并评论天子的言行,但实际上没人当回事。皇帝以“倡优蓄之”,养起来好玩的,心血来潮的时候,听他们讲讲故事,说说趣事。大西北的黄土地,秦人因之成霸业,秦灭汉兴,不过六十余年。汉廷对秦人是抱着防范心理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陇西人李广,沙场建功无数,始终未能封侯,并于激愤中挥剑自杀。他的儿子李敢则被暗杀,汉武帝还封锁消息。李广的孙子李陵更惨,替皇上卖命,却被灭三族,几百口人哭天号地腰斩于市,而司马迁讲了几句公道话,就失掉了生殖器。 
  黄土地出硬汉子。自然条件的恶劣,磨砺出粗犷的天性。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外貌到性格,而性格又决定行为方式。如果比较一下江南人和西北人,不难发现,他们的皮肤、发音、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差异都很大。 
  司马迁放牛也读书,牛背上读,躺下来谈,天高云淡,易生遐想。他是独子,也许曾经有过兄弟姐妹,未能存活下来。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还得放牛羊。父亲钱少而书多,类似历代的读书人。一群不识字的放牛娃围绕着识字的放牛娃,听他讲书本,讲他听来的长安。而牛在吃草,风在吹,对面山腰上,有汉子扯着嗓子唱信天游。 
  他们也去看黄河,惊叹它的雄浑,一泻千里。 
  大概到了十来岁,司马迁随父母迁往长安茂陵。这是司马谈的一个重大举措:将儿子带到政治文化的中心。年轻的皇帝在茂陵为自己建坟墓,将天下富豪往那儿赶。这个陵墓规模巨大,财政预算,将花掉全国总财政的三分之一。司马谈是主动去的,但很多有钱人都是被迫去的,比如一个叫郭解的人,江湖上名气大,号称郭大侠。郭解托大将军卫青在汉武帝跟前为他讲情,说是家里穷,本不该在迁徙之列,是有人跟他过不去,把他的名字写在迁徙名册上。武帝想了想,对卫青说:这姓郭的什么大侠,他能托你讲情,就表明他不穷。 
  于是,郭解也到了茂陵。不久,他老家那个跟他过不去的人就被人杀了。司马迁听父亲讲这件事,心里很震动。父亲身为史官,不仅在官办的图书馆读了大量的书,而且注重民间的各种传闻,这也影响了他的儿子。司马迁经常听故事,童年生活弥漫着神秘感。 
  司马谈性情豪爽,在京城交了一些朋友,主要是读书人。读书人交读书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叫孔安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