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720字。07-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段考试卷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百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
  C.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可见小院必定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D.一个人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