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120字。2008年汕头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分析
一、试卷的设计和题型
(一)试卷设计
2008年汕头市“一模”高考语文科试卷(以下简称为“一模卷”),体现新课标和2008考纲的精神和要求,参照2007年广东高考卷的结构和赋分办法。试卷的设计分还是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有两大题,共24分。包括:第一大题语言知识,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第二大题为文言文文段阅读,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第二部分基本为非选择题,共126分。其中,第三大题共有3小题,21分,包括:文言文句子的断句和翻译,设3小题,9分;古代诗歌的鉴赏,6分;名句名篇的填空补缺,6分。第四大题为现代文阅读,有4小题,共18分,其中2道为多选题(共9分),2道为主观题(共9分)。第五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安排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要求任选一大题作答。第六题为语言运用题,有2小题,共12分。包括:仿写(6分),信息的筛选、概括(6分)。第六大题为写作(类型为题意作文),1题,共60分。全卷共21题,150分。
(二)考查的内容和能力要求
“一模卷”考查内容,较好地体现了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保持与2007年的“广东卷”一致。全卷突出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着重加强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第一大题(1-4题),着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词语(含成语)的使用、病句的辨认等考点,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
第二大题(5-8题),是文言文阅读。本大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信息的筛选、整体文意理解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12分,这些考点与2007年的“广东卷”大致相同。阅读材料选用的篇幅较短,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第三大题(9-11题),设3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文言句式和词的理解能力。古诗鉴赏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选用宋词,要求考生阅读王诜的《蝶恋花》(赋分6分),回答2个问题。名篇名句的填空补缺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学素养是4小题(赋分6分,任选3小题),其中:《诗经•蒹葭》出自初中,另三题(荀子《劝学》、韩愈《师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出自高中。
第四大题是现代文(必考)的阅读。阅读材料属于论述类范畴――有关中国国画艺术与现当代社会问题,全文962字。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