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80个字。
  《谭嗣同之死》教案
  兰州市永登县城关中学李小玲
  设计思路:
  《谭嗣同之死》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探究文后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应该在学生已经熟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能统帅全文主旨的精彩语段(三句话一首诗),加以研讨,以此使学生对谭嗣同的光明磊落、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梁启超和谭嗣同的相关知识;
  2,读懂课文,检查生字,抓重点句子理解文意;
  3,把握主旨,感悟谭嗣同慷慨正气;
  4,了解“新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摘抄并翻译谭嗣同的三句话。
  教学难点:
  感悟谭嗣同的崇高品质,背诵默写绝命诗。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讲故事激趣或者开火车朗诵已学诗词。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联系前面所学篇目中的人物文天祥、陈毅的凛然气节自然过渡到新授
  二. 走进谭嗣同、梁启超;了解戊戌变法。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我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在戊戌变法中,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新文体”,作品结集为《饮冰室文集》。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