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30字。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 读懂文本大致思想主旨。理解作者基本情感
  2. 文学论述题的解答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如何在短时间内读懂文本,掌握文本的大致思想,理解作者的基本情感
  2、 掌握文学论述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很多同学认为语文试卷中最难做的是现代文阅读,对于文学论述题拿捏不住,大致有这两种情况:一.部分同学反映文章读不懂;二、部分同学在看懂文章的情况下得分率却很低。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而导致的。今天,我们就这节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如何在短时间内读懂文本,掌握文本思想。围绕文本思想答题。做到有的放矢
  (二)、掌握解题步骤与技巧
  二、研读文本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便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族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折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者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之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和以住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我看就像他评价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写壹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侯”。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思想,若说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